水城县“富民型”基层党组织创全国品牌
文/张周虎
近期,水城县创建"富民型"基层党组织的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中组部李源潮部长作出了批示,成为全国的党建品牌。
据分管党建工作的县委副书记闫秀春介绍:水城提出的“富民型”基层党组织,是指以“富民”为宗旨,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富民优先”、“发展第一”的执政理念和政绩观,始终把坚持“以民为本”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原则,把“为民富、思民富、引民富、助民富”作为工作的要求,创建具有较强的“富民功能”、“服务功能”、“创造功能”和“凝聚功能”等主要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其内涵和目标主要体现为“六富”,即:组织富力、家业富实、生活富裕、经济富余、精神富足、民生富强。
据了解,水城县自2009年开始探索创建自己的党建品牌,并提出了“尽职履责、富民强县”的执政理念。2010年,县委在认真实践"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依托“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党建十件实事”,正式提出了创建"富民型"基层党组织的思路。这一思路提出后,县委积极组织理论骨干进行调研,经过1年的论证,于2011年9月在全县41个村正式启动为期1年的创建试点工作。
在创建工作中,水城县以实施支部领航富民、城乡联动富民、职能转型富民、能人带动富民、党建扶助富民、以工哺农富民、科技引路富民、政策惠农富民、文化育智富民、扩权强村富民的“十大富民工程”为重点,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富民功能”,有效撬动了基层党建的“富民”杠杆。
在试点工作中,各试点村结合本村村情,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积极探索创新,扎实推动“服务型”、“发展型”基层党组织向"富民型"基层党组织爬坡升级,开创了"一村一特、百花齐放"的农村党建新格局。如法那村以“一强双争创四富”为载体,成功开创了“富民型”党组织的示范样板,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00多元;坡脚村、米箩村结合本地实际,开创了"支部+协会"的富民模式;台沙村采取成立创意专业协会、打造创意趣味农庄、建设创意养殖基地、发展创意家庭作坊等方式,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找到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切入点,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00多元。
“富民型”基层党组织从理论到实践,通过1年的试点,不断完善,不断走向成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农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贵州日报》、《六盘水日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搜狐网、和讯网等各级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中组部李源潮部长、省委栗战书书记、市委王晓光书记分别作出了批示,“富民型”基层党组织正式成为全省的十个党建品牌之一,并成为全国的党建品牌。
据了解,这是六盘水市的首个省级和全国的党建品牌。
"富民型"党建品牌的成功创建,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高度评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明文从理论的高度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服务是各基层党组织执政为民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发展是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发展的过程。而富民,则是党执政为民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是服务型和发展型的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县全面铺开'富民型'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让党建富民之花开满整个水城。”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廖翔这样介绍说。
【来源:贵州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