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对就业的影响


  就业信息的传递速度,与需要就业的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反应速度与什么有关。就业信息应该包括,在某个时刻对劳动力的需求,与寻找就业的劳动力。在某个时刻,整个社会应该存在,各行各类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还应该有大量寻找职业的劳动力。劳动力需求的信息与劳动力供应的信息,是怎样相互传递的呢?在信息相互的传递过程中,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的长短影响着社会失业率大小。

  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并且已经知道哪里需要劳动力岗位的情况下,这些劳动力也需要尽快赶到自己可以就业的地方,这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个反应时间也影响着失业率大小。

  有那些因素在影响着,人们对就业岗位的反应时间,以及就业信息的相互交流时间呢?估计有两个因素。其一,社会的社会化程度,应该会影响上面的这两个时间。社会化程度越高,这两个时间一般会越短。比如社会化程度高了,职业介绍机构就会比较发达,就业信息的相互交流时间就会缩短,这有利于促进就业率的提高。社会化程度高了,人们的出行就会比较方便,会节约出行所耗费的时间。路上耗费时间减少,可以减少人们对就业岗位的反应时间。这也有利于减少社会的失业率。

  其二,人口密度也会影响上面的这两个时间。较大的人口密度有利于减少上面的这两个时间的耗费。比如在交通方便程度一样时,有利于减少人们出行的平均交通距离。也就是有利于减少就业者,对就业岗位的反应时间。这样也就可以适当的提高就业率。

  人口密度还会对社会的社会化程度有所影响。较大的人口密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社会化。社会化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发展程度(发展水平),二是人口密度因素。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社会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在社会的发展程度一定时,人口密度越大,社会的社会化程度一般就越高。因为人口密度大了,有利于规模化、有利于分工,分工程度是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人口密度因素一般是通过社会分工规模化,导致的规模效益水平高低,来影响社会的社会化程度。社会化有时就是商业化,差别是,社会化行为还包括非商业的某些公共服务。

  人口密度通过上面的其一与其二影响就业率。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估计比较小。对就业率的影响不会太明显。相对于我们常见的对就业率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要小的多。比如相对经济发展速度因素对就业率的影响程度要小的多。

  农民在外地打工,有时远达千里。如果此时某个农民,知道在千里之外有一个就业岗位,这位农民想获得这个岗位,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可见,优化人口组合,加强城市化,也有利于促进就业率的提高。城市化,其实就是加强了局部的人口密度,促进了局部人口规模效益与人口密度效益的提高。也促进了局部的社会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