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文理分科的先驱


孔子是文理分科的先驱
    我这里丝毫没有贬低孔子孟子的意思,孔子是伟大的,他倡导礼仪要以孝为先,国人受益无穷,所以在某些历史时期被尊为圣人。但我不同意孔子“为亲者讳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极端主张,我认为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对教导后世恐怕更为有益。再如孔子首倡的文理分科,单重人文的教育思想,我认为也对后世以至今天都非常有害。尤其孔子以《六经》即《易经》《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春秋》代替周朝教育体制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赞《易》道而黜《八索》”的作为,表面上似乎提高了易学的地位,实际上却是以《易经》经文读诵代替了易学的计算和推演,混淆了六艺知识的难易次序,也使中华后世许多人尤其儒家弟子不再学习全面的知识,而只知背诵孔子自己及其推崇的少数“圣人”的人文著作,不懂且无知于象数科学。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排列顺序,本是依照学习的难易程度从低到高排列的:学生入学礼仪要最先掌握;其次是引起学习兴趣的音乐娱乐;再次是类似军训的体力活动射箭和驾驭马车;其后是学习字的六种结构即写法;最后才是研习历史最悠久积淀也最深厚的易学计算和推演技能即象数,还有了解算法和结果的各种含义即义理。孔子坚持把义理从象数学问当中分离出来。
    《八索》即以结绳方式做成的八卦原型,这里代指八卦。孔子之“赞《易》道而黜《八索》”,以《六经》替代《六艺》,实际是回避了自己不够精通的象数自然科学,发扬了自己更熟知的人文学术,这不仅是学术上的避难就易,且有品性上的弄虚作假之嫌。最糟糕的,还是他这种做法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文理分科的先河,导致了后世尤其汉武以后,极致是元、清两代的义理人文在中国独大,至今的影响则是国学主流学者群体只知义理人文而完全无知于民族自然科学的奇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