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位老乡在一起吃饭,十多年前我们在老家彼此认识,他原来做服装生意,我经常买他的衣服。后来他独自出来闯荡,六七年历练成了一个小公司的老板。这顿饭是他请的,他请我的目的很明确,他的公司不大,但是业务做得还不错,只是目前遇到了瓶颈,希望能够上一个台阶,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我问他目前的业务是什么,具体是怎么操作。让我眼睛一亮的是,他用几句话就描述出了他的商业模式,语言简单,结构清晰,大家一听就明白,在听的过程中还能够为各个相关方算出一笔笔帐来。比如在第一个环节,通过前期运作,合作方会拿到多少钱,第二个环节业务员扎下去,每做成一笔拿多少钱,整个周期下来,跟他干的人一共能拿多少钱,到目前为止有多少兄弟愿意跟着他,说得和算得清清楚楚。一听,就知道这老板掌握门道,而且是个能干大事的人。其实所谓的商业模式,就是一个公司能够活下来的门道,也是这个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的本质。虽然都做同一个行业,同一种产品,但是其中对于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能各不相同。有的人靠政府关系,有的人拼爹,有的人靠核心技术,有的人靠团队致胜,不论怎么玩,最终体现出利润和效益是公司活下来的根本。
这个小公司老板的困惑,来源于每年自然缓慢增长的营业额,来自于不断流失的团队,来自于靠情感维系的员工关系,更大的困惑来自于他想不断开疆辟土,可是后继乏力的现状。他是个能人,能够突破政府关系和商业运作方面的难关,可是整体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并不是他一个人就可以全部搞定的,这需要一个完整的团队。老乡本身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也没有在大型的企业里做过,对企业的管理完全凭自已感觉,一切都是靠自已的双手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这可能是中国众多初创小公司老板的现状,怎么解决他的困惑呢?
从管理咨询的角度来讲,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尽可能简单化,把问题梳理得简明扼要,让老板和基层员工都听清楚,并且能够有效地指导下属去做,是第一个原则。因此,我的解决思路就是八个字“切中实际,循序渐进”,围绕这八个字,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力求简单易行,比如薪酬设计,要做到让每一个业务员都能够拈着手指算出来自已这个月挣多少钱,如果使使劲,还能得多少钱,如果这个月不好好干,哪得少挣多钱。如果搞一套看上去很专业的东西,却无法落地,估计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业务员没有士气了,更麻烦的是人员的流失和业务的直接下滑,所以这个八字很重要。
何谓切中实际?这个公司很小,团队目前只有二十几个人,年营收不过五六百万,切不可拿着一套规范的流程和系统来死搬硬套,当前需要的是一套简单易行的管理办法,从团队配置、业务流程的梳理,关键结点风险的预防,薪资激励与绩效管理这几个方面着重进行管控,解决公司目前发展中遇到的没有人,靠人情管理,大事小情全抓在老板手中,老板既当业务员又当决策者的问题,通过管理框架和结构的设计,初步搭个班子,建个体系,为公司的正常运行打个基础。让老板腾出功夫去研究一下商业模式的进一步优化,重占公关项目的突破性开拓。
二是循序渐进,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不断地成长起来的,甚至有很多公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会在中途夭折,而后重头来过。所以,从现实出发,认清现状,理清自已当前的需求是第一要务。很多东西看上去很美,很漂亮,可是它并不能为你防冻挡寒,所以小公司的管理,是一步一步做起来的,一下子吃个胖子估计会撑坏肚子。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老板根据当前的运营情况列出一个推进计划,这个计划与公司的业务开拓和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的,在每一个推进的阶段,我们主抓一个主题,比如第一年是开拓全国市场,这个市场我们的目标就是搭班子建队伍,没有人是干不出来的,按照市场分布的区域有侧重点地推进人员配置及配套计划;第二年是稳定全国市场,那我们的目标就是抓人员培训,抓客户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以确保客户资料牢牢地撰在自已手里;第三年,公司整体产品线清楚,市场领域明确了,这个时候随着收入的增长,公司已经不再是一个初创的小班子了,想要在这个领域当中做精做细,可能更多的是练内功,提升整体的效率和效益,创造更大的人均产出,那整体的管理要上一个台阶,那我们的目标就是商业模式的优化与管理提升及流程优化―――――
综上所述,对于公司而言,没有最好的管理机制,只有最适合的管理机制。不管是初创的小企业还是大公司,我们都有必要看清现状,找到最适合的管理方式。这个适合意味着管理成本最小化,意味着操作起来最好用,也意味着对你下一步的发展是一个必需的基础。
这个思路完全体符合吉姆,柯林斯所言:“不能把信念和原则搞混,信念是你一定会成功——这点你千万不要失去了——而原则是你一定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现实,无论他是什么。追求卓越的公司一个伟大基因是诚实地面对现实,以现实为起点,从而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