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有意思的“电视问政”:电视台的直播是平台,官员是“被问政”的对象,犹如“考生”;电视台和市民这边是“考官”,提出的问题就是“考题”,都是“有备而来”;其中还有现场评论员以及“举牌”的观众,他们不是裁判胜似裁判。而更重要的是,现场直播,是最大的信息公开,万千观众,每一双都是监督的眼睛。
你见过武汉所举行的“电视问政”吗?今年已是“第二季”了。第一个出场的武汉市交管局局长李顺年,就遭遇了尴尬。电视台准备的暗访短片中,有个小区门前的市政道路,竟被改造成了一条“田径跑道”,目的只是为了营销楼盘。见此,李局长马上“认错”,但现场观众并不“买账”,清一色地举起“哭脸”牌。而现场评论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振宇更是不留情面,批评李顺年应少一些豪言壮语,“如果‘跑道’不动,管理人员的位置就该‘动一动’了”。
赞一个!这样的“电视问政”,动了真格,其威力当然就会释放出来。正所谓“考官爱找茬,考生作秀难”。在有些国家议会里所常见的情景,如今在武汉的电视问政直播中,让我们看到其影子。这是公民社会的应有之义。公民社会和臣民社会的最大区别是:公民社会公民是民主社会,公民自己是真正的主人,他们只是让渡了部分权力,请政府来管理,官员是“仆人”;而臣民社会里,百姓都是被统治者,甚至连“仆人”都谈不上,只能算是“下人”。
只有公民社会才有真正的政治民主。公民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一个大的环境和基础;而政治民主则有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当然,“电视问政”也是方式之一。谁说国人素质低、不懂民主?请他来看看武汉如此鲜活、生动的“电视问政”吧!
在我看来,这样的电视问政,正是建立政治互信的重要管道路径。当今社会,为了促进政治社会的发展进步,很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政、民之间的政治互信。这直播的“电视问政”,就是一个极佳的平台和媒介。
任何国家,都需要建立公民社会、完善民主政治。不久前,在《青年参考》上读到一个报道《民主的种子在非洲大陆生长》,其主题就是讲在政治经济原本相对落后的非洲,如今政治民主、民主政治勃兴,公民社会崛起。当然,非洲的公民社会在整体上还不够“强大、有活力”;而随着非洲民主的深化,“公民社会和政府间的博弈也在加深”。正如挪威奥斯陆大学的媒介与传播教授赫尔格·罗宁教授所说的,非洲公民社会组织和政府间的博弈,显示出政府试图掌控非政府组织,将其纳入政府的控制之下;“政府此举并不利于深化非洲的民主”;除了努力健全公民社会来深化民主外,没有别的出路;“毕竟,强有力的公民社会,有助于贫民和边缘群体获得各方面的机会,增进政治意识”。而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尼日利亚黑人作家渥雷·索因卡则说得更明晰:“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民主的、负责任的、多方参与的政府更可靠。”
电视问政,民主参与;公民社会,初显进步;何时何地,推而广之?
公民社会和电视问政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