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出路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已经走遍世界,“物美价廉”似乎已经是“家喻户晓”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们都还青睐进口货,而且呈增长势头,这就说明所谓的 “物美价廉”只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其实仔细玩味一下中国的制造业就可以知道,中国制造成本低廉,靠的是人力资源的廉价,产品大多粗糙,容易出问题,不要说大人了,就是小孩子一不小心都能搞坏个什么家用电器,还要爱父母的骂,你说就这样的产品能好吗,就好像维修都已经成为了一个不错的行业,表面上是增加了就业,而背后则是中国制造业的悲哀!! 看一看我们的制造,大都是一些简单,普遍的产品,像一些复杂的精密的都要进口,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昂贵的模具制造一些关键的产品,真的是得不偿失啊,我们经常喝的易拉罐,都是国外模具生产的,中国就没有,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是要看工业化,而中国还是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评价工业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模具,我们不难理解像日本这样的国家为什么发达,因为他的制造成熟,品质一流,所以还是那么多人去购买,相反中国制造真正走出去的有几家呢? 原本就不发达的制造业分布也相当有问题,南方的制造业要比北方发达,南方的工厂过于集中,许多北方人又要南下, 而且再看看我们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模具这一行视乎是很“寂寞 ”全然变得很无奈 现在我们突然又要面对着一个强大对手 2009年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此举表明,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已充分认识到不能依赖于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再工业化”成为美国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目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制造业是中国高速成长的动力引擎。然而,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并不高,表现为:经济创造力较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附加值不高,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价格的“三高”产品。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将对中国的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两国将产生更多的竞争,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将从制造业的现代化、高级化和清洁化中寻找“再工业化”的出路,这意味着美国将在竞争规则和国际贸易规则上做文章,使得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另一方面,美国目前仍拥有世界最高技能的劳动力和先进的装备,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容易受到美国的技术封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新兴产业的投入,提高先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