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什么意思?


  之后鲁国也就一直沿用下来了。直到孔子那时候,鲁一直都是沿用着禘礼的。作为生长在鲁国,一生好礼的孔子。对禘礼的每一个程序都是了若指掌的。但是在孔子看来,鲁国沿用此礼,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礼”的。何况孔子当时鲁国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虽说当时都称“周礼尽在鲁”,但实际上呢?在孔子看来,鲁国何尝有礼呢?有的不过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罢了。连国君都被赶到外国去了,哪里还有什么“礼”呢?在孔子看来鲁国是“礼坏乐崩”。孔子认为那些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礼”,根本就不是“礼”,而是违礼。

  所以孔子会说:“从第一杯酒开始,就不想再接着看了”。所以有人问孔子直接说不知道。

  然后孔子又说“知道禘礼的,冶理天下易如反掌”。那是什么意思?也好理解,孔子并不是说“禘”礼的形式。而是说“禘”礼的内含,或者说是“礼”的内含。在孔子看来,如果真的懂得了礼的实质就可以重建已经失去了的社会秩序。与其说孔夫子对礼的执着,不如说孔夫子对重建社会秩序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