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创意,是艺术,是传播,是版权——类似的属性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所有这些属性,都是文化产业的“本体属性”,是在社会和产业基础成熟情况下要观察和思考的问题,是属于伦敦、巴黎、上海、北京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然而,当我们以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文化产业时(尤其是在其新兴阶段),就会发现它往往是建构在一个城市社会发展基础之上的,是建构在这个城市其他产业基础之上的。
如果我们把文化产业比作一座冰山,动漫、传媒、创意等产业内容只是其尖尖一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公共空间、文化事业等“基本动作”才是其隐于水面之下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主体。
为什么?还是那句老话——中国是一个大国,国情差异巨大。
对于北上广来说,其社会文明程度和产业基础已基本成熟,文化产业研究的核心命题,可以聚焦在文化产业本身,可以更多地思考和研究文化产业的内生性问题。而对于西安、郑州、乌市、阜康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城市来说,问题要复杂得多,过快过多地关注文化产业“拔尖的那一部分”,就很难找到具有普适性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因此,我们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薄弱的中国城市,更多地关注文化产业另外一个重要的属性——社会属性。这一属性的内涵在于: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发展文化产业不是最终目的,借助文化产业的强大核能推动整个社会进步与发展才是目的。在这样的语境下,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其说是一个产业问题,毋宁说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在产业基础不成熟的现实中,如何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
这样看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第一命题,应该是如何以文化产业引领城市的整体社会发展。而狭义的,以“创意”、“设计”、“传媒”等术语构成的文化产业的“本体概念”研究,似乎应该退居次席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第一命题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