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网独家稿件)
活在信仰里
文/杨明文
有人说,生命的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生命的过程则充满了丰富的意义。这话的意思表明,生命的过程比生命本身更重要。乍看,这观点似乎有些绕口令的弯酸,但仔细想想,还真觉得是这个理。
著名作家史蒂文森说过这样一句话:“带着希望旅行,比到达目的地更令人愉快。”人生犹如一场漫长的旅行。说起这希望,其实它就是给充分把握生命过程的人以坚定的信仰。
那信仰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上说: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关于人生哲学的书上说,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主义极度尊崇或信服,并把它作为自己一切言行的准则和指南,甚至终身深信不疑,执着追求的一种意志行为。由是观之,信仰即意志行为,是对某种对象(人或人的主张)的信服并尊崇,这种尊崇是极度的,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思想行为;信仰又是抽象的,是一种意识活动,这种意识活动对一个人的行为起着左右作用。
人活着是需要有信仰的。信仰,对一个人来说,起着方向盘的作用。主义、思想、理想、信念等等,这些是文化人的信仰;“不信神信雷神”,“对得起列祖列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这些是普通百姓的信仰。
一个人没有信仰,他的行为会无所顾忌;一个人没有信仰,他的精神无所皈依;一个人没有信仰,他的道德无所谓底线;一个人没有信仰,他无法树立高尚的人格;一个人没有信仰,他一定缺乏责任担当……礼义廉耻是信仰,忠勇孝悌是信仰,温良恭俭是信仰,学雷锋做好事是信仰,献爱心救孤残是信仰,当志愿者助人为乐是信仰……
信仰的作用在于催生生命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让生命尽可能地贡献有价值的东西,为人类社会作出有益的事情,对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都具有修复和涵养的作用。
好的信仰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坏的信仰一定会使人陷入黑暗的深渊!孔子活在礼尚往来中庸之道的调弦里,老子活在道可道非常道的玄机奥妙里,屈原活在路漫漫而修远的上下求索里,孙子活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谋略里,薄伽丘活在“十日谈”复兴文艺的人文主义里,马克思活在人类解放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探究里,焦裕禄活在“干劲不足查思想,思想不通就读书”的实践里,雷锋活在做了好事不图名利的习惯里……
信仰迷失则人生随之消亡,就算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李煜的信仰迷失在荒废朝政沉醉春花秋月的错爱里,张国焘的信仰迷失在对曾经尊崇的“主义”的背叛里,海子的信仰迷失在玻璃罩着的爱情铺就的铁轨里,顾城的信仰迷失在“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对“英儿”的畸恋里,余虹的信仰迷失在无法厘清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纷乱里,阮玲玉的信仰迷失在自我信仰飘摇听信谗言的“人言可畏”里,张国荣的信仰迷失在名与利过剩的羁绊里……
信仰是生命过程中的润滑剂。不论贫穷与富有,不论卑微与尊显,生命总是活在信仰里。信仰就是要信“好”。小鸟的信仰在蓝天里,鱼儿的信仰在大海里,商人的信仰在货真价实里,员工的信仰在忠诚敬业里,民众的信仰在互帮互助里,官员的信仰在勤廉公道里,首领的信仰在人格示范里,人类的信仰在安居乐业和谐奋发里……
201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