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乡村旧貌换新颜


洋县长溪乡方程村新农村建设二三事

“迁到城固的程贵召家又想迁回咱村来了!”洋县长溪乡方程村村支书方正荣和村主任商量说。

一个只有300多户的小村,连续5年之内迁走18户。但仅仅半年时间,又有10户已经迁回。

位于洋县北部山区的长溪乡方程村土地贫瘠,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一部分人选择外迁。近年来,党的富民政策惠泽山区群众,新农村建设使该村发生了巨变,一户户迁走的人们又重回故土。

从“羊肠小道”到通村公路

该村境内虽无高山,但山岭连绵不绝,沟壑遍布。全村100多户人家分散居住在全村的5条沟里,出门走的是羊肠小道,带点东西只能靠肩挑背扛,丰富的物产运不出去,村民们只能守着贫瘠的土地受穷。

落后的交通条件制约着方程村的发展,乡、村领导痛下决心改善交通条件。深山里的方程村终于要通路了!得知这一消息,乡亲们异常高兴,全村人协力铺路垫基,奋战3个月,一条长6.5公里的沙泥路从观尔岭修到龙王潭。然而,新修的路天晴尚好,一下雨就举步难行。特别是阴雨连绵时节,路面烂泥如殇,不要说车了,人不穿长筒雨鞋根本无法行走。为彻底解决行路难问题,乡村干部来回奔波在县上各个部门,终于争取到代赈扶持资金19万元,移民办扶贫项目支持20多万元,全村1200多人集资21万元,轰轰烈烈地开始了路面硬化。年底,方程村通村公路硬化结束。村里的魔芋、板栗、莲藕等农产品直销山外,年创收200万元。从此,村里有了摩托车、三轮小货车,人们赶集卖货、进城购物不再成为难事。

“岛屿村”的第一座桥

著名的龙王潭水库环绕方程村,但一到蓄水期,村里5条沟里都漾满了水,村子被包围在水中央,成为真正的 “岛屿村”。坡对面还有村里的100多亩土地,村民们要出门,水上没桥,只有从沟底坐船翻越对面的山梁。后来船烂了,村民们只有绕道从浅水区淌水过去种地、赶集。

2004年村上争取国家资金8万元购回了水泥钢筋,村民自发运送沙石,经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一座跨度124米的铁索桥在龙王潭水库横空而起,被称为“陕南最长铁索桥”,困扰了“岛屿村”祖辈多年的渡水难题终于解决了。

“再也不当电孙子”

说到用电问题,村支书至今还十分激动:“多少年的用电问题解决不了,从邻村长岭、梁河接过来的电,一度4块多钱,谁能照得起呀!虽然有了电,但一般人家还在用煤油灯。”1999年,正值国家电网改造,那时还没有路,每一根电杆都是从羊肠小道上抬上山的,小伙子们抬电杆一天到黑顾不上回家吃饭,妇女们负责送水、送饭。两台变压器的运送是当时最大的难题,几吨重的变压器硬是靠肩挑背扛抬上山顶,短短一周就将电送到了群众家中。村民激动地说:“我们再也不当电孙子了!”

如今来到该村村民们新修的两层楼房整齐划一,漂亮气派,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俨然一片山村别墅群。(汉中日报通讯员 张恤民 刘颖 刘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