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型”到“四化”


  从“三型”到“四化”

  ——小肥羊信息化建设案例(二)

  为什么传统的中餐业竞争不过洋快餐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传统的中餐业存在三个致命的问题,即“三型”:手工随意型生产、单店作坊型经营、人为经验型管理,思路决定出路,当思路已经局限于“小打小闹”时,做大早已变成了一种奢望。

  突破这一禁锢的法宝,就是要实施“四化”,即标准化操作、工厂化生产、连锁化经营、现代化管理。

  与国内其它中餐业安于现状不同,小肥羊从2004年开始就开始了向“四化”的迈进。工具就是信息化。

  当然,任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小肥羊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2004年的“以单店和市场为主的信息系统”,2008年的“以区域和集团为主的信息系统”,2010年的“以运营为主的信息系统”。

  ■以单店和市场为主的信息系统

  对于2004年的中餐业来说,实施餐饮信息系统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事物。所以市场上还没有可以直接拿来采用的餐饮连锁企业系统。经过考察,小肥羊选择了北京普照天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子星”)作为合作伙伴,由双方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共同开发针对小肥羊餐饮连锁的信息管理系统。

  第一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然也是障碍重重,到处布满“荆棘”。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推动作用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第一次的体现——要想实行信息化管理,首先得重新梳理店面经营流程。这是实施信息技术的要求,其实更是企业基础管理的要求。

  而流程梳理的实质,正是连锁餐饮的地项核心要素——标准化。因为没有系统的流程,就不可能有标准化。当中餐业一直在为难以标准化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时,小肥羊却正在朝着标准化的方向行走。

  于是,项目组边梳理流程边开发,对于餐厅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包括从原料到成品,从库房到餐厅,从厨房到餐桌等。在梳理的过程中还要判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哪些是可以提升的,哪些是可以改善的,等等。经过8个月的紧张的开发,小肥羊第一代餐饮信息系统终于可以推广了。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这套系统在全国300多家门店进行上线运行。通过这套系统,基本实现了从开单、上菜、收银到财务的全流程监控。

  但是,这套系统仅仅是基于单店而开发的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刚开始推行的时候非常不规范,2月份的报表,4月份才看到,没有合并。到后来才实现了单体报表每月3日出来,10日合并,到15日完成所有分析报告的编制及对外报送。

  于是在2005年年中,小肥羊在天子星系统上线的同时,又与金蝶合作,利用金蝶的ERP系统,来进一步完善餐饮信息系统。并于2006年在小肥羊深圳实业公司(中心厨房)和小肥羊调味品公司实施了金蝶K/3供应链系统和成本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将整个公司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统一起来,实现了物流总部与各分拨中心实时进销存管理。

  到2006年,小肥羊连锁店面逐渐从最高峰时的721家缩编至300余家,在天子星餐饮系统及金蝶K/3供应链系统和成本系统共同实施的作用下,虽然店面数减少了,但是通过信息化和管理强化,小肥羊对加盟店的管理力度越来越强,企业效益也不降反升,并陆续获得国际知名投资公司3i集团、普凯基金的2500万美元的投资。

  ■以区域和集团为主的信息系统

  ●基于EAS系统的连锁控制

  在天子星系统推广的同时,传统的软件架构很难去满足这种大型连锁集团的管理,信息化的下一步问题也显现出来:单独的餐饮系统做到的是将单个的门店的管理“锁住”,但是还是连不起来,所谓连锁企业,在管理上却仅仅是“锁而不连”。系统的连接仅仅通过FTP形式导致效率低,而且FTP过多的手动操作对于不熟悉IT系统的餐饮行业人员来说也并不方便,这就需要一个先进的IT架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2007年年底,经过严谨、慎重的选型,小肥羊相中了金蝶第三代平台化EAS系统。金蝶EAS通过WEB方式的企业信息门户,整合业务部门和业务流程,支持跨组织、跨角色的流程审批,支持集团内部往来业务的协同处理,并且能通过大集中的管理模式,统一提供基础数据,集中业务数据,集中控制权限、集中业务流程,继而实现集团人员、流程、信息的大集成管理。

  2008年4月,小肥羊EAS系统正式上线运行。EAS系统既是对2006年开发的K/3供应链系统和成本系统的升级,又是基于公司全部供应链体系的大集成。通过EAS系统,将集团体系建设、公司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物流和传统餐饮的点菜系统,都置于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之下,构成了上下游集成的完整供应链系统,加强了小肥羊的统一集中管理,从而对极度分散的经营机构进行有力的控制,使全国各地的运营都能保持灵敏的反应。

  而EAS的全面推广,其背后的深层意义却并不止技术层面这么简单,它实质性的贡献其实是促进了小肥羊管理体系的完善。

  ●基于EAS系统的后台管理体系

  借助EAS系统强大的集成性,小肥羊成功地搭建了中餐业首个大后台体系,成为了中餐业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大后台管理模式。

  小肥羊的大后台不仅包括供应链体系,而且包括了支持体系。在供应链体系上,小肥台的后台包括了羊肉生产加工基地、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物流配送体系。在支持体系上,小肥羊的后台包括了财务、信息、人力、运营、品控等重要环节。这样就形成了从原料采购、生产到店面运营的第一个供应链体系,同时还形成了人力、信息、品控等第二个职能支持体系,两个体系共同作用,确保了小肥羊经营管理的高效性。

  其中,供应链体系包括以下实体:

  调味品基地和肉业基地:负责餐饮运营所需要的两种主要原料的生产和质量控制,通过生产基地的建设,可以保障公司主要原料的供应、安全、质量和产品改进。

  物流配送分公司:负责各地店面所需的原材料和其他物质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保障产品质量,杜绝店面经营以次充好,提升规模效益,降低公司整体的物质采购成本。

  中央厨房:负责一定范围内店面所需食品的统一初加工和统一配送,保店产品品质的统一,提高店面运营效率。

  支持体系包括:

  计划财务中心:实施财务一体化管理,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实时反馈、汇总店面经营数据,保持企业经营状况的透明化和实时化。

  信息中心:负责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决策的时效。

  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培训、考核,为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持续经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外部机构合作建设培训学院,为公司输送合格的服务人员,对基层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规范的培训,提高员工服务水平,稳定员工队伍。

  品牌中心:负责公司整体品牌的塑造和推广,提升公司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度、美誉度和知名度。

  运营总部:在全国建有四大区域管理中心,负责区域内店面的管理和营销策划推广。负责发展新的特许加盟商,并对特许经营餐厅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包括员工的培训、新产品的推出和餐厅设计等前台改进方案和改造后台IT支持系统等。

  ●案例:EAS体系下的物流配送

  小肥羊餐饮经营的食品原料种类繁多,季节性强,品质差异大。如何发挥集团采购优势,统一调度配送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是小肥羊垂直一体化运营体系的关键环节。

  为了做好集中采购与统一配送,小肥羊物流分公司建立了三级仓储配送体系,在公司总部包头和锡盟肉业基地设立了一级仓储分拨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陕西、河南、河北、甘肃等九个地区设立了二级仓储分拨中心,业务范围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拥有二十大类、六千多个品种适合全国统配的物料资源,并承担分布在十一个分拨中心的近三千个地方采购物料的配送,作为小肥羊餐饮经营的集中采购、配送、仓储的后勤保障。

  在企业规模小的时候,传统的手工模式还可以满足经营的要求,但是随着小肥羊店面数量的不断扩张,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手工操作的模式就不能满足经营需求了,具体表现在几下七个方面。

  一是总部、各分仓等相关业务归口部门大量的业务进行手工处理,造成效率低、准确率低、信息反应速度迟缓;二是大量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不能共享,不能有效的使用和维护;三是无法有效的掌握各异地分仓的仓储、销售等情况;四是无法对供应商进行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管理;五是无法实现动态的成本控制和费用管理;六是无法及时掌握资金运转,不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资金;七是现有信息内容、深度、广度已无法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提供有效管理依据,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精、细化管理。

  而通过EAS系统,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能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首先,通过EAS这一平台,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数据的及时更新和查询,为公司提供强大的及时成本核算、业务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实现对人力、物资等成本的分类控制和对营运动态的及时监督。通过对业务数据的深度挖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其次,物流分公司对各分仓及分店所需的产品,能在约定的时间、约定的数量、送到指定的地点,并实现成本最小。

  第三,构建了物流公司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决策的自动运作体系,提高物流分公司的企业效益。

  第四,搭建了一个物流协同商务信息平台,物流公司能够对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分店进行协同商务和管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协同竞争力。

  总之,小肥羊借助金蝶EAS系统实现了物流配送体系的有效运作,对食材进行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各门店在系统中上报采购需求,集团进行汇总分析后制定统一的采购计划,通过统一的供应商管理和价格管理平台,进行集中采购和财务结算,有效降低物料的采购成本,提高了小肥羊集团的整体竞争优势。

  同时,集团总部将物流业务系统延伸到连锁店,根据系统中下属企业的要货申请,在集团内进行库存物资的分配、平衡,下达统一的集团内部配送指令,使连锁店与物流公司的业务形成闭环,从而集中资源有效优势解决连锁店的原材料供应,降低连锁店运营成本。

  ●基于EAS系统的食品安全控制

  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来说,绝对不限于信息技术那样简单,它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只要企业善于运用这一工具,信息化就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EAS对于小肥羊大后台来说,就如同是催化剂。通过EAS信息系统的作用,大后台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显见,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而食品安全的控制本身就是小肥羊建后台的一项主要初衷,只不过信息系统让食品安全控制更加简捷和高效。

  在小肥羊供应链体系中,为了确保产品品质,小肥羊肉业加工基地和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都引进HACCP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库存方面,不管是羊肉还是调味品,都严格按保持期进行库存管理。另外,对原材料采购、食品生产过程及成品采用批次跟踪,严格管理,实现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供应商的追溯与跟踪。

  在没有建立信息系统前,传统的操作方式既费工又费力。而通过金蝶EAS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查询到小肥羊贯穿企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批次管理,从任何一个环节入手,都可以按批次查到所需要的信息,无论在成品,还是在生产线上的半成品,都能根据批次迅速的定位到该批次产品原料、供应商、生产过程检验等资料。对于有保质期要求的原料或产品,材料领用出库时,系统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自动匹配,有效确保材料的品质,并减少无谓的过期浪费现象。

  ●基于EAS系统的成本控制

  面对小肥羊足够长的供应链,成本控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对于处于供应链前端的三个羊肉加工基地(锡盟基地、巴盟基地、呼盟基地)、一个调味品加工基地、一个物流分公司来说,其生产过程属于流程型生产性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而由于季节性原因,羊肉采购及羊肉加工生产还具有周期短、资金用量巨大的典型特征。上述特点导致成本在短期内随生产流程快速形成,为此,涉及成本项目的原材料就需要及时进行归集,诸多的间接费用需要及时分摊。

  以小肥羊调味品为例,不同品种的产成品锅底汤料的关键原料在领用时可以直接归集,但其它大部分原料却是共用的,各个品牌的产品都要用到,这样就需要按照产品配方及完工量来分摊成本。另外,人工费的制造费则是按照工时数来进行分配。利用传统的手段进行成本控制与考核时,工作量大,周期长,而且也只能采取定额成本分析法,不能非常准确地反应实际情况。

  EAS信息系统实施后,不仅实现了肉业加工基地、调味品加工基地、中央厨房的成本信息集中,而且还能够同时满足三种不同类型加工生产的成本核算,使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信息与核算变得既简单又快捷。比如,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在业务发生时,通过供应链业务单据直接归集,而间接费用则结合实际发生情况,设置不同比例的标准进行合理分配,能够为生产经营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对比,实现成本差异的量差、价差因素分析,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后续成本管控指明方向。

  ●基于EAS系统的人力体系完善

  小肥羊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推动作用,在人力体系的建设中表现得最为突出。2007—2008年,公司在EAS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由于EAS系统是一个涉及集团人员、流程、信息的大集成管理体系,所以,EAS体系的实施,必须要首先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体系。

  当时,公司的人力资源体系并不完善,人力资源的职能还没有突破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没有上升到把人用为资源进行配置和管理的高度,也没有构建起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还停留在旧有的阶段,有的甚至连制度都没有建立。

  而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等到人力体系完善后再做,因为公司的发展是不能等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解决办法,那就是让信息化推着人力往前走!这既是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内部管理的主动推动,也是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标准化的贡献。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信息中心及人力资源中心的共同努力下,金蝶EAS人力资源系统上线运行。

  总之。EAS系统的上线实施,为140多家下属单位搭建了集团财务核算、报告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为5家后方基地企业(物流公司、调味品公司公、 中心厨房、两家肉类基地)搭建了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了小肥羊的养殖-生产-配送-销售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