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重庆市长大都比较厚道?


为何重庆市长大都比较厚道?

像这样的问题估计只能由风水或命相之类的八卦才能很好地回答,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历任重庆市长的普遍人格里面窥测出一些端倪。

从面相上看,最为厚道的重庆市长要算于汉卿、包叙定与王鸿举了,加上解放以前的吴国桢,都给重庆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解放后的市长中,虽然于汉卿不是本地人,但其作为解放以后一直在重庆市工作的老市长,重庆人都把他当做本地人。真正是重庆本地人的只有王鸿举,这位数学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市自己培养的市长深为重庆市民所熟悉。他和于汉卿一样,烟不离手,成天笑容可掬,其形象总是跟憨厚的重庆市民贴得很近。蒲海清也能算是一位被重庆市民当做本地人的市长,他浓重的四川口音没有人会把他当做外人。重庆市民至今仍然记得当年直辖之初,蒲市长向全市人民表态的情景,那可是语言朴实,可气壮山河,令重庆市民十分地受用。

虽然在口音上完全没有重庆味的包叙定也被重庆市民当做了自己的好市长,这位市长经由国家发改委下派到重庆任职,为重庆市直辖以后的大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弄得重庆市民不得不给他取了一个诨名,叫做“包搞定”。意思就是说,经包市长做的事就没有搞不定的。人们经常从传闻里听说包市长跑到北京的那些院门深邃的大院里去又给重庆搞来了多少个亿,可这位市长本人却从未就此有过一词。

给人们印象深刻的老市长于汉卿是老一代中出了名的厚道之人,他掌管重庆市的政法与组织许多年之后就任重庆市长,虽然没有太大的著名业绩,但在他任职期间重庆市的官风还是不错的。老年的于汉卿遵医嘱戒掉了烟,而后面色红润,又高寿了许多年。

王鸿举市长总是离重庆市民很近,是著名的朴实无华的官员。这经历代重庆市委的一力培养,终于从重庆市民里面好不容易培养出了一位本地市长,终于打破重庆人中不能出一位自己的市长的说法,还一做就是两届。王鸿举务实作风有口皆碑,不擅长空泛的口号,只有实干的作风在市民们的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王市长反对大跃进式的发展思路,扎实认真的态度体现在务实作风里。对于市政建设也采用实用的思路,反对只重视形象的铺张浪费。对于大树进城,王市长一直就是抵制的,他多次援引国家林业部的规范,指出这样干会造成巨大浪费和环境生态的大破坏,可惜这些当年的努力没能完全制止这种事态的蔓延。

为什么重庆市长阵容中会出这么多的厚道人?这个问题可以供市民百姓们回味,但更应引起决策层的深入反思。

重庆市民对于自己生活实务中的窘迫往往看得比较直接,也看得比较重,他们的平均收入在全国横向比较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他们大都比较贫困(这是一个事实),兜里没有太多的“余粮”。因此,担当重庆市长的人往往就能直接感触到这种情绪,他们不务实就将不得民心,他们感同身受的心理压力才是重庆市最为真实的真相。

重庆市面积较大,人口密集,大农村,大山区,人口平均素质不高,虽然国家和重庆市都做了大量努力,但这一基本状况并没有获得根本改变。重庆市是否更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做一些基础建设?在行政作风上是否更应该提倡勤俭节约,多为市民福利增长做大量的善事?这不是一个能够承受大红大紫的城市,她的GDP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她现在的工作应当更重视如何利用好当前已经具备的建设平台,如何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重庆市需要一个科学的发展思路,需要一个从事建设与并廉洁自律而踏实做事的政府。可喜的事,重庆市现在的发展思路中大部分都还是具有这种指导原则的。更加懂行的重庆市长应当成为重庆市民更加赞赏的自己人,不然,具有火炮脾气的重庆市民对于自己生活中的不满情绪是难以消除的。

但愿重庆市的高速发展能够为重庆市民真正地带来福利上的大进步,而不是一个地区持续地高增长,而百姓的实际收入却发展较慢。真正搞活重庆市的经济,应当发展重庆市健康的市场经济,而不是只盯着建设领域这一条。现任和未来的重庆市长应该能成为这样造福于重庆市民而备受市民称赞的厚道之人。

 

老夏

2012.3.23

 

01.民国市长吴国桢

 

02.文采了得的任白戈

 

03.颇有威望的鲁大东

 

04.厚道老人于汉卿

 

05.深受赞许的蒲海清

 

06.市民交口称赞的“包搞定”

 

07.憨厚的王鸿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