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治


  【概述】

      手-足-口病是以在手、足、口出现以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情轻而短暂。主要发生在儿童,暴发时可见于成人。病原为柯萨奇病毒,经口腔、肠道在人群间传播。病人水疱疱液、咽部分泌物及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病毒感染1周血清抗体升高,然后病毒侵袭人体其他组织。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学科胡刚

  

  【临床表现】

      好发于4~10月,幼儿多见。潜伏期3~7天。前驱症状为发热和疼痛性口腔炎。大多数口腔皮损表现为齿龈、上腭、舌及颊黏膜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很快溃烂形成溃疡,周边有红晕。手足先出现红色丘疹,很快变成苍白色小水疱,直径3~7 mm,疱壁薄,疱液清,呈卵圆形。指(趾)常常沿皮纹排列成线形。皮疹散在分布,以手掌及足掌最常见,儿童也可出现于臀部。皮损数目不等。水疱几日后干涸,很少超过1周。本病一般不复发。

  

  【组织病理】

      表皮可见多房性水疱,疱内有许多嗜酸性粒细胞。表皮细胞明显网状变性和气球状变性,无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真皮上部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

  

  【诊断】

      根据口黏膜、掌跖部、指(趾)部出现散在苍白色水疱,周围红晕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