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南迁。变化开始出现在大约公元前的26世纪,生活在中原的姜姓炎帝神农氏部落,受到另一支姬姓黄帝部落的打击,被迫举族南迁,其中一部分迁到今湖南各地。《帝王世纪》等书说炎帝“崩葬长沙”、“神农葬茶陵”;今湖南的耒水、耒山、耒阳、嘉禾、连山……都是因炎帝部族的足迹和业绩而得名。
“炎帝的传说”随同依稀的踪迹告诉我们,虽然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但离我们实在遥远。历史的典籍、出土的简帛,大多凭借的也是民间口头的传说。炎帝神农沿着洞庭和湘江,跋山涉水去传播自己先进的文化的时代,毕竟还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时代。
舜征三苗。约公元前23世纪,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在尧帝担任中原部落联盟首脑的末年,居住在今鄱阳湖、洞庭湖之间长江南北的三苗部落拒不服从管束,尧命令大臣舜用武力将两湖的部分三苗人强迁到中国西部偏远的“三危”地区,而将中原的另一个不忠于尧的首领欢兜及其部落流放到江南,以控制三苗。[②]
这种记载不一定准确,但考古发现表明,湖南的土著文化发展到约公元前23世纪的长江中游龙山文化阶段时,面貌发生急剧变化,明显受到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呈现出与河南龙山文化极为接近的性质。这种接近,说明了民间的文化也出现了重大的变迁。
从现存的民间传说来看,“舜帝的故事”,远比“炎帝的传说”来得更真切、更贴近民间。
炎帝南迁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