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开梅山。太平兴国元年(976),宋太宗派兵进攻梅山,俘斩峒民数千,激起峒民的反抗。次年,宋太宗令翟守素调潭州兵镇压,俘斩峒民两万,仍未使“梅山蛮”屈服。庆历七年(1047),宋仁宗开始改变对“梅山蛮”的政策,派人入梅山,招抚峒民四百余人。此前后,梅山土著民族瑶人开始举族南迁。熙宁五年(1072),梅山正式归附北宋中央王朝,在梅山设立二邑,上梅山筑一邑,命名“新化”;下梅山筑一邑,命名“安化”。宋元丰八年(1085),江西庐陵人奉命大量迁入梅山。
这样,湘中腹地最后一块蛮地被脱胎换骨地重造。它的民间文化也随峒民们的迁徙而飘落四方。从此,虽然还有一些王朝的更迭和移民的迁徙对民间文化产生过影响,但在湖南的历史上,民间文化的大格局再没有出现多大的变化。
明代移民。元末明初,湖南的人口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异。邵阳人魏源(1794—1857)在其《湖广水利论》中说道:“当明之季世,张贼屠蜀,民殆尽;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后,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故当时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谣。”这次重大的人口变动,虽然未使民间文化的格局发生大的变化,但至明清之际,江西弋阳腔的传播使湖南地方戏得到较大的发展,民间的文学艺术也有普遍的提升,现存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都在此时滥觞。
宋开梅山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