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最必须的品格


     昨天刚刚写完一篇博文《中国不需要企业领袖》,今天继续我参加中国企业家领袖力年会的感受。也许这些台上演讲的企业家被众多民营企业的老板称之为领袖,因为他们已经渡过创业的生存期,开始进入企业的稳定发展期。虽然今天的世界环境,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多样性,新技术层出不穷,即便处于发展期的企业,也是忧患意识浓厚。从对近些年Fortune500强的企业研究来看,企业的寿命变的越来越短,着实体现出“各领风骚数十年”的感觉。

       但是即便如此,企业的寿命依然存在长短之分,企业自身也在积极寻找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个可持续发展的基因在于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第一缔造者无疑是企业的创始人。在这次年会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些企业家的言论,比如任志强谈到,“在中国不阳光的企业可以挣到大钱,但是不阳光的企业一定不能长远。”,再如王利芬,虽然他才创业2年的时间,但是她已经深刻意识到,“企业家必须人正,以身作则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条件。我不愿意有一个我眼睛不敢正视的人。”而黄怒波则为自己在创业初期,因为倒卖复印机,多卖同学了钱,至今耿耿于怀。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相信这些是优秀民营企业家的真实心声。而从事管理研究的人,卓越领导力学院的院长陈建宏在演讲中提到了信仰和灵性领导力,他表示这些是领导力研究的主要方向,一个企业家唯有内心的力量,才能让他可以带领企业面对所有挑战。北大的杨壮教授所讲述的西点军校的学生培养,更是看出人内心品性对个人以及企业的影响力。

       一个人的领导力必然表现为其影响力。而领导力更多地在于个人的性情、性格和品质。一个企业家是否愿意坚持真理,坚持说真话,有不为金钱而出卖自己灵魂的勇气等等。我相信在中国这个众多法律、法规缺失、机制不健全的市场中,处处有暗礁,如果没有傍上权贵资本,或者权力,常常我们会看见被五斗米折腰的事情。我们也完全可以给自己找到很多说服自己的理由,“因为我要活着,要生存。”偷税漏税常常是企业最感兴趣的事情,苛待员工、祸害客户似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也许我们开始会有挣扎,但是这样的事情多了,我们的良心也会渐渐变得麻木,,以致于失去了功用。当企业家对这样的事情认同的时候,通过领导者的潜移默化,员工也自然默认,企业文化的导向也渐渐成为惟利是图,缺少了真正的人文关怀。其实无论什么时代、这样的文化都是不能长久的。这样的企业也是不可持续的。正如在年会上,俞敏洪谈到,企业家需要修声。学习国学,学习那些先贤圣人的作品可以让我们的心灵为之一震,但是对于企业家而言,更重要的是勇气将这些行出来。作为一个人可以留在这个世界的东西很少,能够让后人们记起的不会是你的企业、产品、企业品牌,而是你的品格中带给人的心灵光辉,那就是正直、良善、谦卑、仁义、和平、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