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管理的改善与提升》培训课程大纲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人员深化对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技巧、方法、途径的认识,着力向大家介绍了看板管理、五现管理、劳动力平衡配置、PDCA循环、5W2H、OJT培训、TPM设备保全管理等生产现场管理技术、步骤和方法,并针对生产实际中出现的物料问题、人员问题、设备问题、生产工艺问题、环境问题、质量问题等,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步骤和实战的操作方法,内容丰富、问题鲜明、解决方法简单、操作步骤实战,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生产厂长、质量部长、车间主任改善生产现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的难题。
培训收益:通过学习该课程,将帮助你解决下列实际问题:
1、让你领悟、掌握现场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看板管理、五现管理、5W2H、PDCA等方法;
2、教你如何彻底有效解决现场环境混乱、物料来回搬运问题;
2、让你掌握生产现场物料、产品、半成品管理的有效办法,改变物料、产成品、半成品、不合格品混淆的问题;
3、掌握生产现场劳动力组合配置、OJT培训、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与上下级沟通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4、让你了解设备TPM保全管理的实质和要领,有效推进TPM设备保全管理的步骤、方法;
5、教你如何改变设备空运转、设备伤人、仪器出现误差等不良现象的要领;
6、帮助你有效解决生产现场停工待料、忙闲苦乐不均的情况;
7、告诉你生产现场做好质量管理的好办法,改变以往经常出现返工、返修,品质不良的情况。
课程对象:生产副总、生产运营总监、生产部长、生产经理、车间主任、班组长、工段长、工艺工程师、质量部长、质量主管、质检员,仓库主管、仓管员等。
培训课程大纲:
一、现场管理概述
1、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2、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3、现场管理的5个目标;
4、现场管理的理念、方法;
1)“五现”管理方法;①现场;②现人;③现物;④现事;⑤现实。
二、生产现场分析;
1、生产现场的构成:1)构成生产现场的5大要素;2)现场存在的5大问题;
2、现场分析的内容;1)流程分析;2)布局分析;3)环境分析;4)作业分析;5)效率分析;
3、现场分析的方法;1)5W2H方法;
4、现场改进的方法;1)人机料法环分析法;2)PDCA循环方法;
三、现场环境管理;
1、现场物品摆放管理;
1)5S管理简介;2)实施5S管理的要点;3)推行“整理”工作的7个要点和8个方面;
4)推行“整顿”工作的6个要点;①分析现状;②确定场所;③确定方法;④确定位置;⑤定置放置的技巧;
5)推行“清扫”工作的4大要点;6)推行“清洁”活动的九个步骤;7)提升“素养”的工作4大要点;
2、物料搬运管理;
1)现场合理布局的5个原则;2)不同搬运方法的实例介绍;3)实施科学搬运的5个原则;4)降低搬运难度的三大对策,五个方法;5)实施定量包装、搬运;6)定量包装示意图。
3、现场标识管理;
1、防范半成品、成品、不合格品的混淆;1)标识的种类、方法;2)半成品标识;3)模具标识;
四、现场人员管理;
1、劳动力的合理配置;1)实现生产线的劳动力平衡配置的方法;2)生产线平衡改善方法;3)作业方法上的改善;
2、实施OJT培训;1)什么是OJT培训;2)做好OJT培训的三个前提;2)完善日常训练的5个重点;
3、强化与员工的沟通;1)讲究沟通的方法;2)消除沟通的障碍;3)批评人要讲究方法;4)学会如何激励员工;①激励的五大理论;②激励员工的四大原则;③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④激励员工的10个做法。
4、看板管理管理方法;
1)看板管理的概念;
①看板的定义;②看板的作用;③看板的种类;④各类看板示意图;
2)看板生产的组织方式;①看板生产的组织流程;②看板生产流程示意图;③组织看板生产注意事项;
五、现场设备管理;
1、全面实施TPM管理;
1)TPM问题的提出;2)设备保养的历史;3)TPM发展的过程;
4)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5)TPM的定义;6)TPM管理的8个支柱;
7)实施TPM的前期准备;8)推展TPM活动的14个步骤;
9)实施TPM活动的措施、方法;
10)做好设备5S管理的六个要求;
11)消灭设备不良的6个来源;
12)设备点检制的8个要求;
13)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6个技巧。
2、进行人机平衡作业方法;
1)人机平衡作业的定义、目的;2)人机平衡作业分析;3)推行人机作业的措施;4)平衡方法案例介绍;
3、加强设备防护,避免伤人事件;
1)做好工装、夹具的管理;2)易损、老化工具及时更换;3)仪器仪表按时校准;
六、现场材料管理;
1、提前备料,做好产前准备;2、科学计算备料数量、时间;3、优化作业小组;
七、现场质量管理;
(一)管理措施:
1、通过培训,全员提高质量意识;2、现场OJT,让员工正确进行生产作业;3、完善标识,避免不必要的混淆;4、开好早、晚会,有效激励员工;
(二)解决问题办法:
1、小题大做、追根寻源找原因;2、挖地三尺、七方联动定措施;3、死缠烂打,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4、奖罚分明,质量指标定乾坤;
八、现场安全管理;
1、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2、从源头上采取措施;3、强化安全教育;4、制订应急安全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