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还真有君臣成仇之事。杨宝森先生的《伍子胥》一剧脍炙人口,而历史上实有其事。楚平王因听信小人谗言,杀害伍子胥的父兄。此举意味着,平王已经撕毁了封建的契约,伍子胥当然也就解除了对楚王的效忠———那个时代是没有爱“国”之说的。楚平王只是领主,而不代表国家。伍子胥为了报仇,历尽艰辛,逃亡到吴,借兵伐楚。彼时平王已死,子胥乃掘墓鞭尸,方消心头之恨。
对伍子胥的这种做法,《左传》予以谴责。汉代的春秋公羊学家却持支持态度,司马迁曾从董仲舒受学,因而接受公羊家的意见,在《史记》中专门为伍子胥作传,并评论说:“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君臣成仇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