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1、时间也好、空间也好、力也好,都是一种表述形式。他们都是物质的一种表述形式。场是一种物质。至于运动规律、机制、原理、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而已,它并不属于物质本身。正负电荷,我认为应该属于场一类的东西,原子、中子等是有质量的,他们属于物质范畴。
2、规律、原理、机制等等都属于人类意识的一部分,属于人类对物质运动规律的一种看法,虽然它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足以成为哲学的原理,它仅仅是、它只是某一类物质的、某一个物质的运动规律或轨迹。
3、意识,是意识到了的存在。所以说,没有存在,就没有意识;所谓的意识,它必须对应着的存在。(张海勤总结)
(2012-7-4 22:08 张海勤 总结于广州)
【对话部分】
崔老师的话:{第一,你认为世界除了物质便是意识或意识的产物,因此,你的本体论,其实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而已。}世界是物质的,本体论就是哲学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最基本的看法,一切认识世界的出发点。
{第二,你不懂世界上不仅有物质与意识,还有物质与意识之外的东西,比如既不属于物质也不属于意识的非物质——如时间、空间、力、物质的运动规律、运动机制、运动原理、正负电荷和人类的非物质遗产等都属于非物质范畴。}时间和空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个概念而已;力是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是能量运动的轨迹和大小;物质的运动规律是客观的;非物质财富是人类精神领域的财富,非物质财富。
{第三、你更不知道还有介于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中性形式,比如“广义力”。您能告诉我说,电荷或广义力是属于物质还是属于非物质吗?首先,它们不属于客观实在,因为其无形;当然,它们也不属于客观虚在,但是,电荷或力对物质有作用而又不是意识的作用、物质的作用。}
物理学的概念并不等同于哲学的概念,它是具体的,不等同于人类认识的结果:即哲学理论,这就像哲学不是物质的一样。
{第四,但是,作为“中物质”,它们却能存在于物质与非物质之中。}所谓的“中物质”,要不就是属于物质的一种,要不就是不存在或者是物质的表象,或者是精神的一种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