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月嫂,一“嫂”难求!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上海等地出现了“天价月嫂”,佣金最高已超过1.5万元每月。而潍坊月嫂虽然没有到达“天价”,但培训机构混乱,资质标准不一,让市民聘请、鉴别月嫂增加了不少难度。有些人开玩笑说,以后不用干别的,当月嫂就最好了,活不累,收入还高。不过,也有些人觉得不能接受,认为月嫂的收入与其工作付出明显不成正比,属于恶意炒作,也把市场搞乱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个人也都有评价的权利。月嫂既然付出劳动了,就应该获得报酬,高也罢,低也好,只要不违法,就可以接受。其次,收入高低是由市场决定的,天价月嫂之所以出现,或许也和需求有关。既然市场有需求,收入高点也是正常的。
不过,在正式上岗以前,正规的学习和培训还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在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确实比较混乱,有的机构自己就不具备资质,却还去培训别人;有的机构虽然具备了相关的资质,却是以卖证赚钱为目的,将培训时间压缩再压缩,以节省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
可以想象,这样不正规的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月嫂,又怎么能够合格,又怎么能给人家看好孩子呢?即使侥幸找到了工作,也不能保证长久,还影响了月嫂这个工作的名声,后患无穷。既然想拿高工资,就得下功夫学习、接受培训,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最后的考试,获得上岗资格证。找到工作后,更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做好工作,为自己的行业赢得口碑,这才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
“天价”由两股合力造成,一方面,当代产妇对婴儿护理常识匮乏,盲目迷信月嫂的专业性;另一方面,月嫂公司夸大月嫂服务的专业性,并用“月嫂证”、简单培训等方式,打造出一个“新职业”,赚取高额佣金。大量小公司涌入月嫂行业,发动广告战,以抢夺市场,并借生育高峰推高价格
据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www.tanxiaofang.com)老师了解,一些刚成立几个月的小公司可能宣传成十年老店;公司里没人懂外语,却自称是涉外经营的国际公司。行业竞争加剧,也推动广告成本增长。2012年,不少月嫂公司每天在网络上投放的广告费达两三千元,是三年前的几十倍。于是,月嫂公司纷纷抬高月嫂价格,摊薄成本。龙年伊始,年前还是6000元的档位,年后就涨到8000元。有经验的好月嫂,是各大公司争夺的紧缺资源。在这里,月嫂的档案重复率相当高。不少月嫂都挂靠在好几个公司,哪个公司给的高,就去哪个公司。
产妇请月嫂,一是周围很多朋友都请,二是相信月嫂能提供专业服务。让产妇最看重的有两项服务,催乳和做月子餐。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说,其实这两项服务的效用,都被社会夸大了。在医学上,70%产妇的母乳都是够的,30%产妇母乳不足,需要催乳。最有效的催乳方法就是让宝宝多吸,“宝宝是最好的催乳师”。此外,产妇要多喝水,注意休息,营养均衡。相比之下,手法按摩等外部刺激的催乳没那么重要。
产妇的饮食也没宣传得那么特殊。最主要的就是少油,清淡,多喝水,多喝汤,多蛋白质摄入,营养均衡。“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月子餐有些夸张,炒作的成分居多。”有专家说,年轻的宝爸宝妈,自学一些护理常识,多保持些理性头脑,天价泡沫,自会破灭。
各地月嫂涨价,有媒体呼吁,政府应加强监管。在此之际,山东媒体爆出,青岛对月嫂发出限价令。媒体称,2012年2月初,青岛市妇女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出台了各级别家政服务员指导服务价格,以指导和规范家政服务员的服务价格。其中,价格最贵的为状元月嫂,4000元/月。
不过,对于“一对夫妇一个孩”的社会来说,“月嫂”消费的确易失理性。数千至上万元的开销,虽然昂贵却属“一次性消费”,如果不想让“月子”坐得辛苦、初生婴儿护理出什么岔子,工薪族们咬牙踮脚仍然支付得起。真是“天价”到望洋兴叹的地步,人们恐怕自会退而求其次,选“银牌”、“铜牌”月嫂,甚至干脆打“婆婆妈妈牌”、关起门来自助自理了。
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预定领导力培训,请联系13733187876)老师认为,“月嫂”问题的关键,在于职业鉴定、评价体系的缺失和市场混乱,让“一次性消费”的雇主们难于判断,很可能出了高价也并未买来省心。眼下中国许多职业市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对包装炒作的注重,远高于职业品德、职业习惯的细致培养;只计较“身价”、谋求厚利,却没有一流职业人士应有的敬业精神与职业素质。这一点,从国内的大牌球员、职业经理人到门槛极低的家政行业,莫不可见。
面对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假冒伪劣,政府部门最常做的是感叹“人手有限”、“没有检测设备”和谆谆教导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面对混乱、失序的市场,如果也只是谴责“月嫂公司”的炒作、无良,或者如某些行业管理人士所说,不加干预,等待市场自然成熟,或是干脆要求年轻父母们“自立自理”,都有不作为的嫌疑。职业精神是现代社会道德中最重要的一块基石,应予高度重视。政府的管理应当研究如何督促各个行业建立自律、约束规范,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训、激励,作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加价不加“量”,没有统一标准,是目前月嫂市场的现状。几家月嫂公司,虽然所有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等级划分,但由于没有规范管理,也没有统一的考核机制,月嫂水平参差不齐。评级方法大同小异,一般以入行时间长短、经验多少、综合素质高低进行评级。但并没有统一标准,一些“金牌月嫂”、“星级月嫂”可能只有初级水平。
据了解,月嫂上岗前都必须经过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从业。学习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产前准备、产褥期护理、哺乳期护理、新生儿护理、三浴抚触、婴儿被动操、产后形体恢复操、营养餐制作、生长监测、预防接种、常见疾病护理、危险因素识别、早期教育、潜能开发等等。虽然培训严格,但在职业鉴定之后,却缺乏跟踪、长效的监督机制。虽然有的家政公司有回访制度,但由于月嫂流动性很大,许多回访评价形同虚设。
“月嫂培训只是培训技能,但干的是良心活儿。”一位业内人士说,“月嫂要论服务内容其实不过几项。但用心不用心,大不一样。所费的心力,达到的效果是天壤之别。比如,坐月子是女性一生中的关键时期,虽说产后虚弱但也不能一味猛补,月嫂需要掌握这个尺度。
好的月嫂光有经验不够,还要根据产妇和孩子的情况给出个性化的调养计划。好的月嫂光照顾好孩子还不够,还要帮助产妇学会照顾孩子,教产妇学会听孩子的哭声、看孩子的粪便,甚至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这些考证时没有,靠的就是良心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