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适度微调以支持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适度微调以支持实体经济

  央行5月10日发布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一季度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物价形势相对比较稳定。针对下一阶段,央行表示继续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同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央行发布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货币信贷总量平稳适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强。2012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8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7%,比年初增加2.46万亿元,同比多增2170亿元。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3.88万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3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61%,比年初下降0.40个百分点。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943元,比上年末升值0.1%。

    报告称,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着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贷款投放节奏和结构,切实做到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继续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费。报告进一步指出,要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短期特殊因素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仍然较多,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2012年以来宏观政策继续采取了一系列预调微调措施,有利于维护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态势。但也要看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和严峻。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国际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需求结构转换短期内可能对增长产生影响,物价形势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着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201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笔者认为,货币政策适度微调不是进入房地产领域,而是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三农”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支持,亿确保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开发商应放弃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