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从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具有灵活性、参与性、针对性、实效性,是促进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的主要场所,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校本教研的意义

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发展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能力的保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研究解决学校、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研究人员等各方面的作用,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逐步形成我校教学研究制度。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对于我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校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领导。

    三、内容与任务

    1、明确新课程背景下建设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意义,学习掌握校本教研制度的基本理念。

    2、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实现教研重心下移,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3、争取县、乡教研部门的专业指导,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校本教研规律。

    4、加强校本教研队伍建设,落实校本教研条件的保障。

    四、措施与要求

    (一)学校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成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校长要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领导,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校本教研健康有序地开展。

     2、学校要建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本教研计划,负责过程管理,措施落实,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

     3、学校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为校本教研提供保证。

     4、学校要建立一体化教研系统,学校要切实把教学研究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管理。

     5、倡导合理、科学的校本教研制度的具体形式:一是倡导同伴互助合作,以教研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教研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教研内容;二是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定期围绕课题研究专题开展研讨;三是要求教师每节课做一次教后反思,每月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每月上1节研讨课,每学期至少提供一个研究问题;四是每学期要举办一次教学研究总结会。

    (二)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助。

    1、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内涵;要反复学习、理解、内化、实践,将新的教育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为;要结合教学实践,随时用新的理念和观点剖析典型案例和教学细节。

    2、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逐步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单纯的教学者向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转变。教师要坚持写反思记录,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3、教师要结合学校和个人实际,针对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选择确立研究课题,扎扎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

4、开展研讨活动。活动时间:每周六。活动形式:有上课、评课,以及经验交流,困惑与问题研讨等。

 5、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分享经验、研究成果,最终达到共同提高。还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办法,通过发挥市、县级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克服各自为阵、孤立无助的弊病。

(三)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关键。教导处要做好整体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规划,参与、指导、督促校本教研的各项工作,引导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积极与县、乡教研员联系,取得专业指导意见。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