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管理策略


  从企业角度看,面对“国际化”路上的难题,在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个目标市场。精准的目标市场定位,是企业努力的方向,也是重要的竞争策略。二是产品竞争力。无论什么层次的产品,如果本身的功能、品质、性价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渠道壁垒、品牌壁垒都有可能破解。三是技术进步。我国企业一方面需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需通过合作、合作以及设立境外研发机构等多种方式消化、吸收技术。四是营销运作。渠道网络的开拓与布局,策略性公关的谋划与实施等,都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强项,完全有理由在国外市场做好。五是资金筹措。中国企业绝大多数起点低、起步晚、家底薄。在产品大步迈向国际市场的同时,需以“国际化”的思路,与国际资本市场有深入的互动。六是组织延伸。这是产品对外渗透的保证。除了到境外设厂之外,设立国外销售组织十分重要。完全依赖国外流通网络,既受制于人,也不可能支撑中国企业的品牌。凭借自身“国际化”的销售机构及团队,在主要的国际市场上逐步建立覆盖面广、渗透程度较深、可控性较强的销售网络,对一些企业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必由之路。此外,向国际市场的组织延伸,也是避开多种非关税壁垒、获得所在国支持的有效途径。七是管理对接。走向国际的中国企业在管理上必须与国际通用的、主流的管理规则衔接、契合。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并有所收获,应当虚心、扎实地学习对方的管理经验,打好自身的管理基础。八是人力资源开发。我国企业应构建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推出去”,即把国内人才推向国际市场;“请进来”,即根据需要,引入一些外籍技术、管理人员到国内工作;“当地化”,即在境外聘用当地人才。在国内、国际人才一体化的同时,用包容、开放、理性的心态和管理理念,解决跨方化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