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北临黄河,南依五岳之尊泰山,交通发达,兼得山水之灵秀,“泉城”之称是对她独一无二的美誉。她不仅是齐鲁之邦的省会,还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城。著名小说家老舍在文章中说:“济南的美丽来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还有七十二泉,泉水成溪,穿城绕郭。”“它的妙处是:泉、池、河、湖,四者皆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 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它强制性地终结了东方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时代,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作为一个北方的内陆城市,战前的济南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战后与深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从而引起社会急剧变化的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较而言,济南社会生活有所变化,但比较缓慢。 鸦片战争前的济南是一个以政治统治和军事防御为主要功能的封建城市,设有体现其行政中心职能的各级官署。济南知府上有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顶头上司,各级官署都有众多分支机构和衙门,以致于济南的衙门被说成是同它的泉水一样多。明王象春在《济南百咏·试期》注中曾说“齐城水居其半,官衙居其半”。 济南是全省的文化教育中心。府县均设学校,并有限定的生员名额。济南的府学及孔庙建在大明湖西南岸。府、州、县学,名义上是由教授、教谕、训导等各级教官管理生员的学业,所学则是朝廷认可的“四书五经”,试卷则按朝廷定制的制义文(八股文)和试帖诗的格式写作。官方学宫的教学职能丧失后,士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书院,大都是由地方官员提倡,由地方资助成立的。济南的书院主要有:至道书院、泺源书院、景贤书院、济南书院、尚志书院、历山书院。书院的教学方法一般比较灵活,大体采用自学辅导、集众讲解和问难论辩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程朱理学著作也是书院的重要读物。 除书院外,商业兴旺的泺口,以及清代自临清赴东三府的中途站——王舍人庄均有义学和学田的建置。道光十三年(1833),布政使刘斯嵋又设闵子祠义学。
济南北临黄河,南依五岳之尊泰山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