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解决质量问题需多方协作


中国经济时报:解决质量问题需多方协作

(刘先明也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

 

1、中国经济时报:专家解读《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

解决质量问题需多方协作

http://jjsb.cet.com.cn/DigitaNewspaper.aspx?paperID=3185&verName=政策解读&Verorder=A02

2、中国经济新闻网:解决质量问题需多方协作

http://www.cet.com.cn/ycpd/xbtj/499938.shtml

3、金融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难度大 解决质量问题需多方协作

http://finance.jrj.com.cn/2012/05/07045413009174.shtml

4、证券之星:解决质量问题需多方协作

http://finance.stockstar.com/MT2012050700000480.shtml

5、东方财富网:解决质量问题需多方协作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72,20120507204264080.html

 

专家解读《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

解决质量问题需多方协作

受访者

程虹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刘先明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

王涛 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质量工程师

朱立恩 中国质量协会学术委员、理事

 

■本报记者 郭顺姬

为贯彻实施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计划包含8大项25条具体行动计划,涉及到37个部门。此次行动计划中有以下几大亮点:

“重点产品”:以食品、食用农产品、药品、妇女儿童用品、农资、建材为重点,对制假售假、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生产聚集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以及城中村、建筑工地、中小学校园等重点场所,开展综合治理。

“政府绩效考核”:推动地方政府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出台地方政府质量工作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首席质量官”:在大型企业试点建立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和质量工程师持证上岗制度,推进小型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设立“首席质量官”指导企业排查质量安全隐患。

“失信黑名单”: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公布一批严重质量失信企业。推进质检、商务、金融、工商等部门间质量信用信息共享。

 

评价 共同管理是大进步

“将质量问题从单部门管理向多部门共同管理推进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这样表示。

“质量管理本来就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行业的事情”,程虹说,“行动计划不仅要求各个政府部门参与还对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有要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共管理举措,将会形成真正的综合治理格局。”

在肯定了国家对质量问题的高度重视后,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达了一定的担忧。他认为,尽管行动计划明确了牵头部门、负责部门、参加部门等,但是,仅有这样的分工安排,还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有明确的分工,还应明确各牵头部门、负责部门要完成某一项工作的实施率,完不成者,要承担相应责任。

对此,程虹也表示,政府部门的作为需要公众、媒体以及一些制度层面的监督。

 

问题 质量诚信体系建设难度大

“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这个难度最大。”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质量工程师王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他认为诚信体系中相关的定性与定量指标在短时间内难以确立,同时,虽然工商、质检归地方政府管理后,地方政府行政执行能力有所提升,但也可能产生地方保护主义,对这方面的监督和治理需要时间。

刘先明则担心质量诚信体系会因为某些企业的弄虚作假而变得“好看难中用”。他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因为社会道德缺失,而使执行不到位。

“诚信体系建设在技术方面的难度不大,最重要的是诚信信息作为一个企业的内部信息,能不能有效地被公共部门记载和反映。”程虹说。他认为政府的力量和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面对海量的企业和海量的诚信信息政府部门不能做到全记录,这就需要不同机构来协作。“国家应鼓励诚信监督机构的发展,这些机构可以是商业性的也可以是公益性的。通过市场竞争,机构之间互相见证和约束,最终涌现出一批可以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诚信监督机构。”他说。

 

建议 多种约束相结合

程虹对未来的质量发展十分乐观,在他看来社会各种力量的约束和政府绩效考核的要求都会起到一定作用。“失信企业毕竟还是少数,因此黑名单有很大的警示和约束作用。”

王涛建议今后质监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同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以应对层出不穷的造假产品。他认为应立法严惩造假者,不仅仅是罚款,严重者要纳入刑法。

刘先明也给出了建议,他认为“首席质量官”检验制度在施行过程中,要确保“首席质量官”不受企业制约和限制。同时要推行正确观念,即质量不是靠检查和监管出来的,而主要是生产出来的。并且应把质量问题上升到道德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

中国质量协会学术委员、理事朱立恩则向本报记者提到了消费者满意度的问题,他认为应把高水平的消费者满意度作为 《质量发展纲要》追求的重要目标,因为质量只是消费者满意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他建议完善消费者举报和反馈机制,让消费者可以更好地监督质量问题,维护自己的权益。

网友声音

草上飞0909:光公示没有意义,需要工商、税务、商务、检验等部门协同合作,采用禁止生产和冻结资金等手段治理这些不法厂商,要使黑心的厂商没有好果子吃,让大家都看到,只有诚信经营才有获得市场和发展的机会。

紫苏芥末:在国家采取强硬措施的同时,公众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一旦有某品牌出现安全问题,不管有无销毁不安全食物,超市就应该立即停止进货,大家也应该一起抵制,这样才能起到惩戒该企业和警示其他企业的作用。

呐尼:重点是规定能否得到严格贯彻执行,运用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发现问题不包庇,及时公布,严肃查处。

平湖秋月致远:应建立一套持续有效的监管机制,以解决我国的违法成本严重偏低以及监管部门不作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