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浮动”收费将为基金业带来变革


        近期关于机构投资者的新闻颇吸引市场的眼球,如证监会将放宽QFII投资比例限制、韩国养老金申请更多QFII额度,以及管理层拟从五个方面推动境内外机构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等,不一而足。显然,引入更多机构投资者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监管思路一致。

        在众多的新闻中,有关基金管理费提取方式的消息同样引起关注。据上证报报道,为打破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收取模式,促进对持有人利益的保护,监管部门正研究探索按照“对称浮动”的方式调整基金管理费收取模式。所谓“对称浮动”,即确定适当的业绩浮动标准,保证基金公司能够收取一定管理费用的同时,在基金公司投资业绩好于预定目标上线时上浮管理费,在投资业绩低于预定目标下限时必须同等水平降低管理费。

        毋庸置疑,国内基金就像温室中的“花朵”,有政策上的倾斜,有来自监管部门的呵护。没有经受风雨,在温室中成长的基金,一旦失去了庇护,就会现出原形。2007年,QDII纷纷高调“走出去”,结果就遭遇了“翻船”之痛,时至今日,其净值还在面值下“潜水”,投资者要么亏损出局,要么只有忍受煎熬。

        去年基金巨亏5004亿元,也创造了史上第二大年度亏损,但64家基金公司在提取管理费方面丝毫不手软,达到288.64亿元。尽管比2010年少收了14.64亿元,然而,5004亿元的巨亏与288.64亿元的管理费收入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基金奉行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提取模式,也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一直遭到市场广泛的质疑与诟病,要求实施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而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提取模式,导致的弊端却是多方面的。其一,为了窃取更多的管理费,基金常常拼命追求规模,往往忽略了业绩。其二,不注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研究,热炒概念题材与追涨杀跌,投机之风盛行。其三是新股询价中不负责任地乱报高价等,沪深交易所总经理罕见地同时“炮轰”基金,显然不是偶然的。其四,因为旱涝保收,基金公司更重视自身的利益,而漠视持有人利益的现象则非常严重。

        基金收取管理费改为“对称浮动”方式之后,其影响同样是多方面的。首先,虽然基金的规模仍然对管理费收入产生影响,但不再是唯一。如果业绩不达标,即使是再大的规模,也难以提取到原来那样巨额的管理费。那么,从重视追求规模到追求规模与业绩的和谐统一,才是基金努力的方向。

        其次,由于旱涝保收,基金公司对于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缺失,导致基金业人才流失严重,也常常导致基金业绩的不稳定与波动较大,影响到持有人的利益,以及基金业本身的发展。收费方式改变之后,将有利于打破从业人员激励机制的缺失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其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为持有人理财。

        其三,有利于促进基金公司内部治理水平的提高,完善其内控机制与风控机制,促进基金业更健康有序地发展,也有利于基金业绩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基金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说到底还是公司治理结构上的问题。收费模式的改变,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将迫使各基金公司提高治理水平。否则,就有可能遭到被淘汰出局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