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没敢写《空间简史》,是因其不知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中华原理,亦不知孔子的“中庸之道”乃“天下定理”。当然,其更不知“万般原理表达空间”的道理。写《时间简史》就简单、容易多了,因为时间是具体的和有所指的——有什么物质就有什么与之对应的时间。霍金的“有界无边宇宙模型”算是谈到了点“宇外”的事儿,但最终也未能搞清楚、整明白“宇前物质”和“宇前空间”的起源。
中国乃宇宙起源学说的发祥地。早在2500年前,老子就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科学预言。不仅如此,老子在《道德经》中还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成无”。这无疑是在阐释“原始物质”是怎么产生的。“无中”何以“生有”?诚然,老子也未能为我们描述清楚,只是指出有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
绝对论认为:太初,“什么都没有”,是一个“绝对的无”——没有任何物质的空间。“无”不需要产生,但一切形式与意义的物质和非物质(指客观虚在,如空间、时间,原理、文化、知识)均是由其创造出来的。因为“什么都没有”的空间具有“绝对真空”的性质,所以其最有力——此力非传统力学意义上的“物质力”,而是一种可生成、逆变为“原始物质”的“先物质力”。何谓先物质力?何以能生成万物?
大家知道,当物质与反物质相遇时会发生湮灭,并在湮灭后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那么,当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即在“绝对真空”内,力可否逆变为物质?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个过程与物质湮灭的过程相反。
这样,老子之“无中生有”假说便在绝对论者这里得到了现代力学上的解。其实,这也是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诠释。何谓道?“绝对的无”;何谓一?“绝无空间”;何谓二?产生于“绝无空间”或“绝无真空”中的两性;何谓三?携带了两性电荷或有两极、中极的宇宙万物。
认识“无中生有”的意义在于,如果没有空间,万物将失去表达原理的场所,原理将失去表达自己的空间。如果说经典力学只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漫长曲线上的“一个点”或“一个特例”的话,那么相对论则是绝对论直线上的“一个点”或“一个特例”。谁说世界没有直线?如果没有直线,他怎么知道有“曲线”?
万有均产生于绝无空间——前马哲原理批判(08)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