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从成立之初起,就是一个以安全为主的会晤机制。近年来,由于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方面的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国内一些学者开始期望这个组织不仅成为地区安全合作框架,也能成为地区经贸合作框架,甚至提出以东盟模式来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这种想法令人振奋,但在目前看来不太现实。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较好,但组织合作,或者说全体成员国参与的经贸合作,还处在低速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机制建设方面多年来进展不大。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上合组织最大的两个成员国———俄罗斯和中国对上合经贸合作的期待值有所不同。中亚4个上合成员国是前苏联的成员,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战略目标是维持自己的影响力,不希望有其他国家在此发挥重要作用。这两年,俄罗斯更看重独联体内部的经贸合作,致力于推动“欧亚联盟”(之前是欧亚关税同盟)的发展,也就是说,欧亚联盟才是俄罗斯心目中第一位的地区经贸联盟,而且这个联盟中的中亚国家与上合组织是重合的,从俄罗斯的角度讲,没有什么迫切理由要把上合组织建成经贸联盟。反观中国的情况就不一样,中国对中亚能源、资源及市场有不可忽视的需求,发展与中亚国家互利双赢的经贸合作是中国对上合组织的期望,从而采取积极推动的态度。
中国需要正视中俄之间的政策差异,同时还要看到中亚成员国之间也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对抗性矛盾,如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能源冲突,使得它们之间的经贸合作一直进展不大,甚至在一些领域还在退步。中亚国家独立之初,中亚经济一体化曾是一个热门话题,但现已被搁置多年。显然,在中亚国家本身经贸合作水平低的现状改变之前,要提高上合组织整体的经贸合作水平,困难更大。另外,上合成员国总面积达30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15亿,成员国之间发展水平、制度、经济结构等方面有很大差别,这是上合在制度、机制建设方面必须面对的问题。
无疑,上述这些问题都不是在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对上合的经贸合作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首先,目标要现实,不要定得过高;第二,对目标的实现不能太急,日程表不宜定得太短;第三,在制度、机制建设目标暂时达不到时,多在具体措施上想办法;第四,就目前而言,继续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是最现实而有效的途径,其间更多地考虑中亚国家的利益是必需的。
总之,上合目前在经贸合作方面的现状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应认识到,这一现状可以逐步改变,但不能操之过急。上合组织十年合作的成绩不算小了,对它的未来也应持乐观的态度。
上合发展,不必操之过急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