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出版商Wattpad钱途无量的秘密 ——碎片化时代的故事威力
作者:荣振环
、有人说,世界上最容易的赚钱方式是什么?在家编故事,出门讲故事,见人卖故事。
这种最轻松的赚钱方式在数字化时代,伴随着数字出版业的火热和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会变成更多人的赚钱方式。
正因为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字出版”。出版插上了数字的翅膀,借由数字化创作、数字化呈现和存储、数字化流通,解决了传统出版流程过长问题,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掀起整个行业新的浪潮。
以后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出版一本数字化图书,然后通过专业平台来进行销售,成为拥有“被动收入”“不劳而获”的人。即就是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动获得的收入。
6月7日,社交出版商、在线免费电子书制作分享社区Wattpad宣布完成B轮融资,此次融资金额为1730万美元。此次融资活动由风投公司Khosla Ventures领投,其他投资者还包括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Jerry Yang)以及投资公司Union Square。
投资人的认可,可见数字出版的巨大潜力。
但投资人为什么如此看好数字出版?
我们可以简单从两个维度回答这个问题。
顾客行为和产业巨头。
1)顾客行为
我们只要探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你就可初见端倪。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阅读时间被分散,人们需要更便捷的阅读方式。加之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利用碎片化阅读成为了可能,甚至是阅读的唯一方式。行为转变了,如果出版业还是“纸上谈兵”,最后势必将为顾客所遗弃。
2)产业巨头
纵观全球出版巨头,网络产业和服务部分业务已经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汤姆森集团89%的收入来自于网络产品和服务,英富曼集团70%的收入来源于网络产品和服务。艾斯维尔明确指出,“出版商”一词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即以最便捷的方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老头老大的行为就是一种风向标,已经昭示天下浪潮即将来临。所以,未来的出版企业如果不能够迎合数字出版这个浪潮,基本上就是等死。
所以,既然数字出版迎合未来的市场需求,有符合发展趋势,Wattpad获得资本青睐就不足为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Wattpad目前该拥有800万注册会员,这些会员每月在Wattpad上花费超过17亿分钟的时间,具有相当高的粘性,要知道这一数字远大于Pinterest。从CGA的角度,这些用户的活跃度和贡献能力让人刮目相看。
Wattpad的用户每个月为网站提供超过50万个新故事,而Wattpad又免费为用户提供内容及出版工具,让他们将内容制作成电子书进行分享。
此外,作家写手将自己的小说免费发布在该平台上,但每次只能发布一章,在此过程中,作者可以跟读者互动,甚至通过读者的反馈来塑造故事。这是Wattpad的巧妙之处。
妙处在于作者可以根据读者的反馈来创作故事,故事的后续发展有可能有读者的功劳,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按需定制,打破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壁垒,形成读者是作者,作者是读者的互动机制。
这一互动机制使得Wattpad拥有能够改变整个出版行业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于其不仅能够通过电子书和内容将用户联系在一起,而且用户还能够参与到彼此的电子书创建过程中。用户能够发布自己创建的电子书,然后获得其他用户的反馈来决定书中故事的走向。大家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形成了社交行为,于是聚合力进一步增强。从此角度看Wattpad的定位“社交出版商”,颇为精准。
目前,Wattpad之所以能够占据社交出版商的头把交椅。不仅仅是因为其率先占位,更重要是其通过故事为纽带实现社交价值的能力。故事总是能够吸引人、打动人、影响人,具有非常高效的渗透力、传播力、扩散力。
联想到文章篇首笔者提到的“在家编故事,出门讲故事,见人卖故事”。在Wattpad,此故事已经非彼故事。因为故事中有你有我。用句歌词叫做,有你一个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它聚客的威力以及传播的威力,能小吗?
此外,Wattpad宣称其月访客量超过800万,且超过70%者是通过手机浏览的。这也是一组让人振奋的数据。手机作为贴身工具,它能够长期霸占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形成媒体消费惯性,而故事又具备抓住人、黏住人的能力。这样,手机不离手就代表Wattpad跟着走。再加上手机沟通便捷的特点,是社交的主要工具,在社交关系纽带中随时看故事、编故事、谈故事、传故事,Wattpad “钱途无量”需要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