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国籍"解决之道


  近期全国人大在审议出入境管理法时,发现国内存在大量违规“双重国籍”问题,其形成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引公众和媒体的极大关注。

  根据这些委员的提示,“双重国籍”的出现基于两个原因,一部分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有较大数量的留学人员和以其他方式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在取得外国国籍后,并不报告,拥有的中国居民身份证还保留着,户口也没有注销”;另一部分则是“我国公民在境外加入外国国籍后,到我驻外使领馆申请退出中国国籍。但由于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公安机关未能及时注销已加入外国国籍人员的在中国的国籍信息,此类人员继续保留着国内户籍。”以上两个原因确实存在,但此前“双重国籍”引起公众关注的一个最为主要原因是,部分公职人员在占据公职的同时,却还拥有另一个国家的国籍:有媒体曾爆料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已持有他国护照,身居要职却不公开另一身份,不免让人对其之于国家的忠诚度产生疑问。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民众财富与日俱增,不少人基于各种原因移民,中国目前已成为不少国家移民的最大来源国。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向海外移民之后,不少人并未真正到移民目标国生活,事业的主战场仍在中国,比如演艺界,曾有人统计,电影《建国大业》中,有多名著名演员已加入外籍。

  在诸如此类现象的促动下,移民逐渐成为媒体和公众的谈资。现阶段之所以有大批移民现象发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为了子女有更好的教育背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向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移民;因担心私有财产安全,富人向私有资产保护较好、税负较低的国家移民;为了呼吸更好的空气和更安全的食物,一部分人向生活品质较好的国家移民……凡此种种,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原因,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

  于是不难理解,很多人尽管移民海外,但由于中国较好的经济增长现实,其事业重心仍在中国。将自己的事业隔离于中国经济,实际上是自断财路,这对绝大多数先富起来的人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不少人在移民海外后,为了国内事业的方便会在主观上隐匿其海外国籍身份;同时由于技术性原因,不少已加入他国国籍者无法在相关系统中显示,故而出现了大批的双重国籍。

  如何看待这一实际存在的“双重国籍”现象?对绝大多数拥有国内身份证和持有中国护照的外籍人士而言,“双重国籍”并不构成对中国的威胁。同时,拥有“双重国籍”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国内投资消费,对中国发展不无裨益。

  从这个意义而言,笔者并不反对“双重国籍”,甚至建议考虑修改现有的《国籍法》,将单一国籍制改为双重国籍制。从历史上看,中国拒绝承认双重国籍是基于地缘政治考虑。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东南亚等国的华人大都已入籍归化为所在国国籍,现在承认双重国籍已没有这一历史包袱。相反,承认双重国籍还可为中国增加大量的人力资本,至少从目前数据看,能成功移民海外的人大都是社会发展精英——要么是技术人才,要么是企业家。与其把这部分人推给其他国家,不如通过更好的手段让这部分人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力。

  或许有人会认为,让“双重国籍”拥有者在国内投资当然是好事,但这些人不应从事公职,因无法保证其之于国家的忠诚。而事实上,腐败与双重国籍并无绝对关系,而是与监督有关。

  如果这一解释成立,我们或许可以说,要解决一小部分“双重国籍”者占据公职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禁止双重国籍,而是要让公职人物的信息透明。因为在不透明的信息环境下,“双重国籍”者可以隐匿其身份,而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下,民众可以选择让不让这个双重国籍者拥有公职。有些人,即便是双重国籍,民众也信任;而一些人,即便只有一国护照,也难胜其职。

  与此同时,基于私有财产保护及环境食品安全方面的移民,中国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教育投资,使得国民不必为这些原因而远走他乡。

  因此,减少“双重国籍”现象的最重要举措并不在于加大出入境监管力度、建立全国联网信息等技术手段,而是要通过各项努力,完善制度环境,让那些聪明人和财富留下来,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