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很焦虑,说要恢复传统文化,于是穿汉服、祭黄帝、祭炎帝、祭孔子等,到处修仿古的古董。看到有些人穿了对襟衣服就说自己穿汉服了——那种对襟衣服其实是上海晚清民初拉黄包车的穿的短衫。换言之,就算按照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一书中所描绘的,恢复了一些古代服饰,就代表你拥有汉唐文化,能够让东亚甚至世界佩服了吗?坦率的说,不能认为那些具体的、复古的方法,就能提升我们对传统和文化的认同和认知。
有人说,孩子应该读四书五经,早晚要问候父母、端茶倒水,甚至给父母洗脚。这些行为让我想到原教旨——总想回到原汁原味的古代。但我们一定要记住,传统是在不断变化的。传统经过不断地记忆、挖掘、改善、解释,不断地从旧传统变成信传统,所以,不是说回到那个时代就算是真的恢复传统了。正如林毓生先生提出的,传统是需要被创造性性的诠释的,传统需要经过现代人的理解和重新解释,把旧传统变成新传统。简单地穿上汉服,梳个古代的发髻,有用吗?
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征:1、汉字,包括汉字书写和汉字思考;2、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3、以家庭、家族为中心的伦理秩序和由此发展出来的国家概念,及“家国一体”的国家概念和国家体制;4、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一整套思维技术和方法、;5、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观”。这些是中国有、而别的国家没有的五大特征。我们要思考,怎样对其进行“创造性诠释”,使之转变成我们的新的文化资源,这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