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产业园区的GDP、财政收入、科技成果、研发投入等都占城市很大比重。园区经济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产业园区在城市发展中还起到改革的试验田的作用。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等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其他区域的前面。
在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上,很多地方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我国的产业园区运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逐渐也引进了市场力量,进行企业化运作。不管是政府主导的园区,还是企业化开发运营的园区,还是混合型的园区发展模式,只有被实践证明、被市场认可的运营模式才是优秀的运营模式。结合一些运营比较好的优秀园区,有几点建议或许对园区运营有所借鉴。
一是发展定位差异化。在中国的地图上,分布着众多的各类产业园区,园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这些竞争因素包括低廉的地价、优惠的政策、各种各样的招商手段等,但有时候发现招商效果并不理想,接触到的大量项目,接待的大量客商,最后都未能落地。其原因之一就是园区本身不适合这类项目落地,不具备承载着类项目的条件,造成项目最终选择其他园区。因此,园区要认真调研本地的产业基础,原料状况和市场状况等,做好最适宜的园区定位,在竞争激烈的红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有的放矢,才能收到成效。
二是园区运营市场化。现在是品牌经济时代。园区有了明确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如何在众多的产业园区中脱颖而出,需要一些市场化的整合营销推广手段。酒香也怕巷子深,坐等客商上门的招商模式应该抛弃,应该尽可能的利用网络、报纸、专业杂志等媒体将园区的品牌形象和动态信息及时的传递给潜在的投资者。园区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持续的影响投资者。而忽视营销推广、忽视对潜在投资者的引导,是很多政府主导的园区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园区只采取单一的“一对一”的见面洽谈模式,效率较低。在招商上“点面结合”效果更好。
三是招商手段科学化。有了明确的目标,最终要通过各种招商手段进行实施。有些园区做了短期中期长期规划后,并没有将目标进行分解,并制定相应的短期中期长期实施方案和时间表,招商呈现出盲目性、随机性。有的园区的作法则比较科学。有的园区以引进龙头企业带动配套厂商的进入,有的园区采取动态数据库招商,有的园区建立了广泛的招商渠道,实施代理招商合作招商,并与合作机构建立起现实可行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市场力量积极参与园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