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午餐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但是由于很多配套设施没有完善,导致具体执行中还存在很多困难。”红河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刘泽民如是说。根据营养改善计划,每天3元只是膳食补助,也就是说这3元钱补的是直接吃到学生嘴里的 “粮食”,但为了这3元钱能一分不落地用在学生伙食上面,还需要投入更多的3元钱和各种资源,需要解决 “有米以后”的很多问题。
采访中了解到,我州自从营养午餐政策执行以来,很多学校都受到“有米之后”的问题所困扰。
教师兼厨师
在红河县垤玛乡牛红小学,简易厨房里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小心翼翼地炒豆腐,不时翻动锅铲,以免豆腐粘锅。记者到牛红小学采访时,该男子正在忙碌着。这位男子不是职业厨师,也不是专门负责学生饭菜的专职人员,而是牛红小学的老师,他刚好没课,就担负起了为学生做饭、炒菜的重任。很多类似牛红小学的学校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老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营养午餐。
牛红小学地处牛红村子的半山腰上,学校门前正在施工。据悉,该学校的教学楼刚建好,准备在学校前建设一块操场,以供学生们运动和游戏。下课时,学生三三两两挤在学校的过道里,过道里显得有些拥挤,正在建设的操场正是学生所需要的。
学校的简易食堂就在教学楼右侧一隐蔽角落里,是用空心砖临时搭建的。说到学生营养午餐的饭菜供应情况,牛红小学校长周黑斗满脸愁容,正在为这个难题纠结着。
他说,营养午餐的政策是好,但是执行起来却很困难,不仅学生饭菜问题很难解决,厨师这一问题也很费心。专门请人,没有配套资金和编制,不请人,学校的压力较大。但是,牛红小学还是坚持挑起重担,学校自己安排教师负责学生的营养午餐。
目前,牛红小学的做法就是让当天没课的老师兼职为学生炒菜、做饭,轮流为学生服务,卖菜、洗菜、炒菜、煮饭、分配等每个环节都得花费精力去认真做好。
“教师兼厨师,这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师们又要上课,又要煮饭、炒菜,还要负责向学生分发饭菜,这不仅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还影响了教师的生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教学质量,很多老师苦不堪言,而且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周黑斗说。
据悉,由于学校没有工勤人员编制,学校没有食堂和工作人员,自从营养午餐计划启动实施以后,我州很多学校学生供餐的工作全部由学校的教师承担。
简陋的食堂
营养午餐政策执行中,很多地方都要求做到食堂供餐,而我州的山区学校大部分都未建有食堂,导致执行学校供餐比较困难。牛红小学的食堂就是简易搭建的伙房,狭小的房间里光线较暗,仅设有一个炉灶,面积狭窄,不方便操作,卫生条件也不太好。
周黑斗说,学校供餐就是为了保障学生能吃得好点,能把营养午餐这一政策很好地落实到学生身上,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比较困难,做饭除了饭菜外,还需要柴火,这些费用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而且这些都暂时由学校垫付,学校没钱,由校长负责。“我也没办法解决这些柴火等配套费用。”周黑斗说。
不仅牛红小学这样的村小条件艰苦,垤玛中心小学也没建食堂,目前用的是学校刚用空心砖临时搭建的一个简易伙房。该伙房是用空心砖和红砖建设的,门窗也是一些陈旧材料拼装起来的。在伙房里,锅碗瓢盆占据了很大的空间,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摘洗青菜和土豆。
垤玛中心小学校长王咪沙介绍,学校供餐存在很多问题,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食堂问题,建好食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供餐。
另外,食堂工作人员的编制和工资问题也亟待解决,学校无法承担这些费用。
王咪沙说,学校目前聘请了村子里几名村民为学生炒菜、做饭,但是他们已经工作几个月了,工资却依然还未支付。他说,营养午餐的出发点很好,为学生改善营养结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实际的困难,需要相关配套机制解决这些难题。
从州教育局的相关统计数据看,我州大多数县市食堂条件差,设施设备简陋,食堂卫生状况差,食堂的新建、改建滞后。据统计,我州符合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学校中,有完好食堂的学校304所(其中:满足需求的121所,还需扩建的183所);无完好食堂需建设的学校952所;无食堂需建设简易临时伙房的学校920所。
部分学校菜品单一
日前,一教育研究机构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已经实施营养午餐计划的学校,普遍面临着缺乏配套资金和食堂工作人员的困境,出现“有米无锅”现象。据了解,我州营养午餐政策也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普遍面临学生食堂基础设施薄弱,集中供餐条件不成熟、配套资金、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
“现实面临的困难导致供餐较难落实,部分学校供餐模式单一,没有更多地从改善学生营养的关键问题进行实际考虑,比如部分边疆县,全县供餐内容统一为每生每天两个鸡蛋和1袋豆奶,而一些内地县市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则全部采取企业供餐的方式,供应食品类型定为由企业直接配送牛奶、鸡蛋和糕点,供餐内容和方式都比较单一,供餐模式的单一,很难确保学生的营养得到有效改善。”州教育局营养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王咪沙说,学校现在工勤人员比较缺,同时相当一部分工勤人员对食堂管理、采购和加工环节不熟悉、不了解,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需要通过培训才能解决,要推行营养午餐,必须要有厨房、设备、还要有煮饭煮菜的人,厨房建设、厨房设施的配备落后,后勤人员工资难以落实,这3大难题不解决,只能简单供餐,勉强为学生提供点基本营养食品,难以达到改善学生营养结构的目的。
采访中了解到,我州自从营养午餐政策执行以来,很多学校都受到“有米之后”的问题所困扰。
教师兼厨师
在红河县垤玛乡牛红小学,简易厨房里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小心翼翼地炒豆腐,不时翻动锅铲,以免豆腐粘锅。记者到牛红小学采访时,该男子正在忙碌着。这位男子不是职业厨师,也不是专门负责学生饭菜的专职人员,而是牛红小学的老师,他刚好没课,就担负起了为学生做饭、炒菜的重任。很多类似牛红小学的学校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老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营养午餐。
牛红小学地处牛红村子的半山腰上,学校门前正在施工。据悉,该学校的教学楼刚建好,准备在学校前建设一块操场,以供学生们运动和游戏。下课时,学生三三两两挤在学校的过道里,过道里显得有些拥挤,正在建设的操场正是学生所需要的。
学校的简易食堂就在教学楼右侧一隐蔽角落里,是用空心砖临时搭建的。说到学生营养午餐的饭菜供应情况,牛红小学校长周黑斗满脸愁容,正在为这个难题纠结着。
他说,营养午餐的政策是好,但是执行起来却很困难,不仅学生饭菜问题很难解决,厨师这一问题也很费心。专门请人,没有配套资金和编制,不请人,学校的压力较大。但是,牛红小学还是坚持挑起重担,学校自己安排教师负责学生的营养午餐。
目前,牛红小学的做法就是让当天没课的老师兼职为学生炒菜、做饭,轮流为学生服务,卖菜、洗菜、炒菜、煮饭、分配等每个环节都得花费精力去认真做好。
“教师兼厨师,这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师们又要上课,又要煮饭、炒菜,还要负责向学生分发饭菜,这不仅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还影响了教师的生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教学质量,很多老师苦不堪言,而且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周黑斗说。
据悉,由于学校没有工勤人员编制,学校没有食堂和工作人员,自从营养午餐计划启动实施以后,我州很多学校学生供餐的工作全部由学校的教师承担。
简陋的食堂
营养午餐政策执行中,很多地方都要求做到食堂供餐,而我州的山区学校大部分都未建有食堂,导致执行学校供餐比较困难。牛红小学的食堂就是简易搭建的伙房,狭小的房间里光线较暗,仅设有一个炉灶,面积狭窄,不方便操作,卫生条件也不太好。
周黑斗说,学校供餐就是为了保障学生能吃得好点,能把营养午餐这一政策很好地落实到学生身上,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比较困难,做饭除了饭菜外,还需要柴火,这些费用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而且这些都暂时由学校垫付,学校没钱,由校长负责。“我也没办法解决这些柴火等配套费用。”周黑斗说。
不仅牛红小学这样的村小条件艰苦,垤玛中心小学也没建食堂,目前用的是学校刚用空心砖临时搭建的一个简易伙房。该伙房是用空心砖和红砖建设的,门窗也是一些陈旧材料拼装起来的。在伙房里,锅碗瓢盆占据了很大的空间,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摘洗青菜和土豆。
垤玛中心小学校长王咪沙介绍,学校供餐存在很多问题,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食堂问题,建好食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供餐。
另外,食堂工作人员的编制和工资问题也亟待解决,学校无法承担这些费用。
王咪沙说,学校目前聘请了村子里几名村民为学生炒菜、做饭,但是他们已经工作几个月了,工资却依然还未支付。他说,营养午餐的出发点很好,为学生改善营养结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实际的困难,需要相关配套机制解决这些难题。
从州教育局的相关统计数据看,我州大多数县市食堂条件差,设施设备简陋,食堂卫生状况差,食堂的新建、改建滞后。据统计,我州符合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学校中,有完好食堂的学校304所(其中:满足需求的121所,还需扩建的183所);无完好食堂需建设的学校952所;无食堂需建设简易临时伙房的学校920所。
部分学校菜品单一
日前,一教育研究机构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已经实施营养午餐计划的学校,普遍面临着缺乏配套资金和食堂工作人员的困境,出现“有米无锅”现象。据了解,我州营养午餐政策也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普遍面临学生食堂基础设施薄弱,集中供餐条件不成熟、配套资金、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
“现实面临的困难导致供餐较难落实,部分学校供餐模式单一,没有更多地从改善学生营养的关键问题进行实际考虑,比如部分边疆县,全县供餐内容统一为每生每天两个鸡蛋和1袋豆奶,而一些内地县市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则全部采取企业供餐的方式,供应食品类型定为由企业直接配送牛奶、鸡蛋和糕点,供餐内容和方式都比较单一,供餐模式的单一,很难确保学生的营养得到有效改善。”州教育局营养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王咪沙说,学校现在工勤人员比较缺,同时相当一部分工勤人员对食堂管理、采购和加工环节不熟悉、不了解,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需要通过培训才能解决,要推行营养午餐,必须要有厨房、设备、还要有煮饭煮菜的人,厨房建设、厨房设施的配备落后,后勤人员工资难以落实,这3大难题不解决,只能简单供餐,勉强为学生提供点基本营养食品,难以达到改善学生营养结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