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方尖碑


一、方尖碑的含义  

方尖碑的英文名称“obelisk”,在希腊语中被叫做“obeliskos”,本意为身体上有棱、头上有尖的像烤肉串的“火签子”或“小叉子”,这显然是依据它的外形下的定义。在古埃及语中,方尖碑称为“takhen”,具体语义不详,有人认为是“庇护”之意,因为直插云霄的碑尖,每天迎来第一缕阳光,预示着古埃及人所崇拜的太阳神的降临,给人间带来生机和安宁。

    方尖碑成正方柱体,由下向上逐渐变细,一般有二三十米高,上百吨重。碑顶是金字塔状的角锥体,镶包着被古埃及人视为“神祇血肉”的金、银或铜箔片,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光彩夺目的太阳,故而古埃及人把方尖碑看作太阳神的象征。作为法老的纪功柱,方尖碑表面刻满了象形文字,还有些方尖碑的基座和碑身上绘有该方尖碑被制造、搬运的历史过程。更有甚者将碑身的图案、文字全部金饰,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美仑美奂。

    最早的方尖碑出现在古王国时期的第五王朝,大约在公元前2575年-前2134年。方尖碑最初的形象是低矮的,至新王国时它已经发展为巨大的独立石柱。埃及真正建造过多少座方尖碑已无史可查,目前所知埃及境内仅存五座方尖碑。据推测,除在长期的战乱和风蚀中毁坏者外,埃及可能还有一些方尖碑被掩埋在地下,尚待进一步发掘。更多的方尖碑流散在国外,最早劫掠方尖碑的是亚述人。据记载,公元前7世纪中叶,亚述末代国王亚述巴尼拔曾两次出征埃及,掠走两座方尖碑。这两座方尖碑的下落如何,今天已不得而知。而劫掠埃及方尖碑最多的国家则是罗马帝国,还有一些散落于土耳其、英国、梵蒂冈、法国和美国等国。埃及方尖碑因为寄托了人类强大而不朽的希望、精神和力量,因此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巍然屹立且永垂不朽。

    建造方尖碑一般使用整块坚硬的花岗石,有灰色的,也有淡红色的,大多数用料来自埃及南部阿斯旺地区。

制作方尖碑时,首先选好一处山石,然后利用原始工具将方尖碑从山石中“切”出来。当时的工具尚不发达,但铜矿已经开采。据推断,当时主要的切割工具是用天然铜和燧石制成的刀、凿、斧等工具。

为使碑身光滑后可以雕刻文字和图案,碑身需要经过细心的打磨过程,其打磨工具则为坚硬的水晶石或粗砂石。打磨之后,便用刀凿等工具雕刻图案或象形文字,以使之完整。利用这样原始的工具来建造这样巨大的纪念碑,工作之艰苦实在难以想象。据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方尖碑的碑文记载,雕凿一块这样的方尖碑大约需要六个月。

方尖碑的运送和竖立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但存在许多猜测之说。如在运送过程中,需要通过木滚、牛拉或人拽的方法将方尖碑从采石场运到尼罗河边。之后装上特制的大型平底驳船,顺流而下,到达指定的地点,再用同样的方法将方尖碑运送到安放的地点。

    在竖立时,有人认为是通过杠杆原理举起来的;有人认为是靠人力用绳索拉起来的;还有人依据金字塔建造过程认为是靠堆沙竖立起来的。诸多说法,均为猜测臆断。

 

二、方尖碑的形象解析

笔者认为埃及人最初建立方尖碑并非偶发的历史事件,而是人类在同自然抗争和战胜自然过程中萃取人类思想精华的物化。埃及人不遗余力的建造这样巨大的建筑物,并确立它最终的形象,或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男性生殖器——生殖崇拜

最早的方尖碑是圆锥形的,其形象类似于男性生殖器。方尖碑的形状可能取自于苯苯石(benben)[[i]]3,苯苯石是埃及太阳崇拜中最神圣的象征物。Benben的字意为“交媾”。几乎在所有民族中,人类的先祖都会最先认识到性的力量,尤其是它的创造力。他们意识到这种性活动不但会繁衍后代,还会为社会添加劳动力。当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用类比方法来想象宇宙万物,以至宇宙自身都像人类生殖一样,是依靠这种男女交合或其象征阴阳交合产生并创造出来的,于是产生了性崇拜或生殖崇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古埃及人对性的思想意识逐渐深厚,于是生殖神便成为一个在神系却对人间的生殖繁育有重要作用的神。一些重要的建筑常作为对生殖神崇拜的描绘场地,如在一些太阳神庙的墙壁上刻满了一个个完整而又生动的生殖神的故事,这也可以解释方尖碑的起源与生殖崇拜有关。[1]17(见图1)

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是一种性崇拜,黑格尔认为那些方尖碑就是人们意识到男性生殖器象征着生命所建立的。据说这种圆锥形的建筑可以抓住太阳神拉的第一缕阳光。借着圆锥形体回溯太阳的光线,能指示出法老通往天堂之路。另外,方尖碑是由名为“Benbenet”的金字塔形顶盖,与柱体结合而成,它有可能是指太阳神阿顿(Atum)的神圣生殖器及其种子。

 

2、刀、剑——力量的象征

方尖碑的形体更似一把利剑,尖尖的顶,周身充满力度。(见图1)刀与剑本身就代表着力量,方尖碑之所以选择这个形体,就是因为它可以将这种力量显示出来。刀剑的形象本身并不能充当权力的媒介,当采纳这种形象的方尖碑被赋予更多的宗教色彩并加之王权护佑时,方尖碑受众人敬仰便更显得伟大。方尖碑是埃及法老王们权威和欲望的强有力的象征。

历来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都会把自己神化。他们一方面把自己比拟太阳神之子,另一方面穷国之力为自己建造永久的丰碑。现在矗立在罗马圣·约翰拉特兰广场的方尖碑就是图特摩斯三世时期建造的,它的碑文上就写着:

“……摩斯三世,阿蒙拉神的儿子……上下埃及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像太阳一样永恒”,“带着王冠的法老,像太阳在天堂一样,使他的国家强大,金色的雄鹰,王冠的管理者,非常勇敢的图特摩斯三世,太阳神最满意的人,太阳的儿子……” [[ii]]22

这个碑文上反映了图特摩斯三世努力的将自己比作太阳神的儿子,并把自己对国家的管理说成是“太阳神最满意的”,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在远古时候,只有权力和欲望很大的法老们才有能力建造巨大的方尖碑。方尖碑上赫赫战功的文字和雄怀韬略彰显法老王们巨大的野心。为此,方尖碑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王权。这种特殊意义,似乎与中国古代大臣们手中的玉圭不谋而合!两者不但形状一模一样,代表的功能几乎相同,分别只在大小。

3、通天塔——与神对话

方尖碑锥形顶由于象征太阳光线的播撒方向,所以它本身又是太阳神的象征。高达几十米,这在五千年前的埃及是十分高大的建筑,因为它充当着法老通天的工具。方尖碑越高大,法老们就越能通过它与太阳神对话。当碑顶的金箔被太阳光照耀的闪闪发光之时,太阳神就蹲坐在碑顶与法老对话。因此,方尖碑是法老与太阳神交流的工具,更是法老登天的阶梯。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所以金字塔就是这样通天的阶梯。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铭文》中还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方尖碑正是法老奉献太阳神拉的建筑,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由此可知,与金字塔有着同样角锥体的方尖碑正是法老通天的工具。

4、纪功柱——纪念军功

法老们建造方尖碑的另一个原因是纪念自己在位期间的丰功伟绩或重大事件,以使自己流芳百世,这与后来的古罗马时期的纪功柱同出一辙。

起初,他们以立碑人的名义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碑体上,以期传诸永久。后来,他们干脆把自己的文治武功也刻在碑体上,以期获得不朽。从中王国时代起,法老们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之时便设立方尖碑,且成对的竖立在神庙塔门前的两旁。最早的“太阳城”赫利奥波利斯的方尖碑属于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约前1991~前1786年)法老辛努塞尔特一世(约前1971~前1928年)在位时所建,竖立在开罗东北郊原希利奥坡里太阳城神庙遗址前。这块方尖碑高20.7米,重121吨,是辛努塞尔特一世为庆祝国王加冕而建的。

公元前14世纪,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曾带兵南征到现今的苏丹,北征到现今的叙利亚,建立起一个地域广阔的强大国家。在扩建卡纳克太阳神庙时,他一下子修建了好几座方尖碑,用以宣扬他“远征的辉煌胜利”。

法国协和广场上的埃及方尖碑上面刻满了拉美西斯三世撰写的象形文字,据说是为纪念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丰功伟绩。

5、太阳神的象征——宗教需求

古埃及人信奉宗教,他们有许多关于造物的神话传说,这些均与太阳相关,太阳神在当时被称作“凯普利”、“拉”和“阿图姆”。凯普利是早晨的太阳,拉代表中午的太阳,阿图姆代表晚上的太阳。拉后来与地方神阿蒙合在一起,被称作阿蒙神拉,成为众神之中至高无上的神。对埃及人来说,所有的这些神的传说都是真实的,他们相信自己的生命被太阳的光和热所主宰。就像太阳神拉所说:“当我哭泣的时候,人就被创造成眼泪的形状,从我的眼睛里流出来。” [[iii]]5所以,对太阳神的崇拜,就像崇拜自己的母亲一样。

方尖碑是古埃及人眼中太阳神的象征。尖尖的碑顶象征着阳光的起点,是太阳神力的中心,碑座则象征着太阳的神秘光辉带给宇宙的无形的物质,古埃及人也把方尖碑堪称太阳的一道光线。方尖碑是法老与太阳神对话的工具,把它奉献给太阳神阿蒙。建在“太阳城”赫利奥波利斯(Heliopolis)的方尖碑竖立在避难中心和庙宇附近。经历了几千年的宗教渲染,连太阳神阿图姆栖息的石头都成了顶礼膜拜的东西。

法老们花重金建造方尖碑,一方面向神表示自己尊重神的意愿,另一方面又通过它向神祈求保佑,巍峨高耸的方尖碑是可以通达向神的府邸的建筑。为表达对神的无限崇敬,方尖碑上常刻有纸莎草花和莲花图案。纸莎草和莲花都各有所指,一为上埃及,一为下埃及,两者相加便为全埃及,意为法老率领全埃及的人们向太阳神祁敬与求福。

6、与神庙互补——装饰理由

巍然高耸的方尖碑,直插云霄成为重要的神庙装饰手法。太阳神庙厚重敦实,纤细高耸的方尖碑正好成为它互补的手法。

对古埃及人来说,方尖碑越高大,越接近神的境界。底下粗上面细的性格,可以让它令人感觉更加高耸。埃及人相信,把方尖碑周身刻满文字和图案,只会给它带来更美妙的效果。因此,把方尖碑建造在太阳神庙那里,可以将神庙装饰得更加完整。这样,方尖碑既是太阳神庙整体建筑的一部分,更是太阳神将其恩泽撒播到人间的主要媒介。因此,太阳神庙修建到哪里,方尖碑也就出现在哪里。

三、方尖碑的空间分析

1、空间与环境特点

第一,方尖碑是古老的埃及城市中的标志物。方尖碑不但是城市中高大的建筑物,在阳光的照耀下,它周身由于石材漫反射变得雪白亮丽,包裹着金箔的碑顶发出耀眼的光芒。无论人们距离它有多远,当抬眼望去,那道耀眼的光芒便会进入视线,指示着拉神所在的位置,为此方尖碑成为这个城市的标杆。

第二,方尖碑的特殊形体构筑了特定的神性空间。方尖碑瘦削的形状直指蓝天,尖端似乎要刺透云霄,整个方尖碑就像刺向天空的光芒。人们由此联想到他们的主神——太阳神,一种无上的力量降临并控制了他们。于是,崇拜太阳神的仪式就从这里开始。

第三,这些方尖碑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特殊建筑。只有在那远古时期,当太阳神稳居众神之首,太阳神的光辉泽耀万物之说广泛流行的古代,天、地、人之间不断对话,才将可以通天又彰显法老文治武功的建筑——方尖碑创作出来。这些特定时期所产生的文化背景为方尖碑的产生和不断壮大提供了生存土壤。

埃及的地形地貌、日照角度、日月潮汐、水流风势、气温、气压、食物、土地、水质、植被等环境,使金字塔和方尖碑像植物一样,落地生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高耸入云的方尖碑,只有在埃及那片广袤无垠的平原上,在熠熠生辉的黄沙中,更显出其伟大之处。所有的平坦凸显了方尖碑的高大,红日黄沙映衬了方尖碑光滑的外表。这是方尖碑生存的不可缺少的地点和环境。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广阔无垠的金黄色的沙漠前,这些作为埃及法老献与太阳神礼物的方尖碑,以其高大、稳定、简洁的形象,象征法老的威严,显示了恢宏的气势。

第四,方尖碑与金字塔相互映衬。方尖碑耸立在一望无垠的黄沙中,周围除了古老的神庙外没有其他建筑,金字塔则隔着尼罗河在遥远的地方与之张望。方尖碑在尼罗河的东岸,而金字塔在尼罗河的西岸,两个伟大的建筑被尼罗河划分了两块区域,独自矗立着。金字塔厚重、敦实,方尖碑则纤细,轻巧,二者遥岸相对,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在古代埃及,金字塔锥形体的倾斜度符合太阳每天升起的角度,倾斜的表面从中心点(顶点)向下辐射,就像光束从太阳本身辐射下来一样,因此这种形体本身就代表着太阳崇拜。因此,在方尖碑建立之初,先人们考虑到金字塔在尼罗河对岸的影响,借鉴了金字塔的形象,将它的锥形体安放到方尖碑的顶端。

2、今昔对比

现今一些方尖碑在其他的国家矗立着,一些放在神殿里,一些放在广场上。络绎不绝的人群和来来往往的车辆,使方尖碑不再有往日的宁静,也不再拥有撒哈拉沙漠那样强烈的阳光照耀。在这样的环境下,方尖碑在原始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氛围受到了影响。

如置于法国协和广场的方尖碑能更好地阐释这个道理。这座方尖碑独立于巨大的几何广场中心,这种“中心化”虽然加强了方尖碑的重要性,却不能体现它的崇拜和神秘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秩序和权力的欲望。同时,方尖碑周围围合着高大的建筑,反而让人感觉它矮小了。加之表面饰金及闪烁的灯光,这座方尖碑华丽有余却缺失了以往的宗教气氛。

 

四、方尖碑的内涵探析

1、时空性

方尖碑在建立之初,就被赋予了一定的时空意义。

第一,方尖碑矗立在尼罗河的东岸,象征着生命的起点。在古埃及,由于太阳每日东升西落,“东方”成为生命的代名词,如同“西方”代表着死亡,金字塔便坐落在西方。方尖碑的碑尖,能捕捉到黎明的第一缕阳光。这道阳光正是太阳神赐给人世的“原始生命力”,也即一天计时的真正开始。

第二,方尖碑是世界上最早计时器,并作为“太阳罗盘”使用。大约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就学会了利用方尖碑在太阳下投影来记录一天中的各个时刻,并利用一年中正午时分方尖碑日影的最长和最短来确定夏至日和冬至日。这种计时方法,与我国古时使用过的日晷计时十分相似,却比日晷早了上千年。通过观察方尖碑影子的变化,古埃及人从中发现了如何区分季节的变化。

第三,方尖碑还是古代的方位指示器和角度测量仪,并由此产生了最早的子午线。由于太阳东升西落,方尖碑的投影形成了180度角。通过观察,古埃及人发现了如何使用角平分线,如何换算不同方位的角度,甚至由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投下的影子长短来推算其他角度的物体的长度。人们在利用方尖碑计算时间的同时,将最长最短的影子的方位分别记录,标记不同方向,来表示方位。古埃及人最早发现了子午线,通过观察方尖碑影子的变化,将最短的投影无限延长,便得到了子午线。这些方位成为人们建造房屋和进行其他活动的有效参考。

 

通过太阳东升西落,人们记录正午前后同样时间的方尖碑日影,并将所得到的角度平分,其角平分线便是正南、正北方向,与之垂直的便是东西方向(见图2)。事实证明,高度精确的定位可以很容易的用这些简单的方法获得,这种方法确定的方位与今日测量的结果几乎相同。

第四,方尖碑是时间和空间联系物,动态的记录时间和太阳神的位置变化。太阳神每天都要乘船在天空做航行。人们利用方尖碑的影子的位移来比拟太阳神在天空遨游的路线,并在正午时分与太阳神沟通或进行祭祀活动。例如卡纳克神庙前有两扇巨大的塔门,塔门中间连接的是天桥,外面矗立着高大的方尖碑。当太阳东升西落时,方尖碑的影子划过天桥,形成弧形。正午时分影子恰好落在天桥中央。这意味这太阳神每日驾驭者太阳,穿过了天桥,与人们相约,此时祭祀活动便进入高潮。这个场景的设计,无疑将时间与建筑的空间相联系,恰如其分的将人、神、建筑合而为一。

第五,方尖碑的基座上通常都刻画上许多狒狒迎接初升太阳的景象,这里暗示着不断变化着的时间。古埃及人认为狒狒对冷热变化相当敏感,当夜间温度下降时,狒狒颤抖不止;当黎明来临太阳升起时,狒狒便惊叫不已,因为太阳给予了它们新的生命。一般情况下,十二只猴子代表十二个时辰,预示着人们在迎接新的一天所经历的一个时间过程。[4]27

2、历史延续性

方尖碑记录着遥远的历史,也见证了埃及的兴衰。在经历了千年的洗礼之后,一些后代的法老或帝王们,为了名垂千古,不断的在碑身上追刻碑文,记录着一段段的历史并刻下了不同朝代帝王的名字。因此,这些古老的方尖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见古代历史和文化一脉相传,承担着延续历史的作用。

拥有了文化内涵的方尖碑,已不再是简单的石柱,它更多担当着历史的桥梁,把埃及古老的文化和不为人知的历史一点一点的向世人娓娓道来。它传递的不仅是历史的信息,还将古代埃及人宗教的、伦理的、哲学的、思想上,甚至古代的科技和文化知识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传递给了现代人。它可以让现代人在进行图腾崇拜时将对古代文化的个人崇拜联系在一起,也可以使一个虔诚的埃及人对自己国家的古代文明从心理激起强烈的崇拜思想。

3、单一符号性

方尖碑的成型略晚于金字塔,我们不可否认方尖碑的锥顶形象与金字塔形象有一定的关系。金字塔稳坐在高高的塔杆上,二者相加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形象,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符号题。方尖碑并非以独立的个体受人崇拜的,它的种种符号性(如象征、隐喻等)是通过人们对空间的整体感知而实现的。作为方尖碑背景的神庙的体量和重量感,一方面同方尖碑做对比,显示出方尖碑的高度和瘦削程度;另一方面,制造一种神秘和压抑感,共同营造一种宗教氛围,这种氛围,也正是崇拜的开始。它的符号性是通过它与周围空间环境的关系以及它自身的特点,经由人在空间里的活动,结合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和文化背景来实现的。

方尖碑是太阳神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它已经成为了太阳神的代替符号。这种符号性与宗教崇拜相关,它也是将人的思想专家到一个实物上的表现,这就成就了方尖碑的符号性。方尖碑拥有简单的节奏,却有着不变的规律,最终形成了三维角度加多维的体积感,其造型丰富、饱满,形成连绵不断、循环往复的、具有建筑和雕塑般韵律的符号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