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资本论》——新书连载
第五编 企业知识资本
知识资本作为20世纪末出现的新概念,人们对其的认识和把握都是初步的,是有待深化的。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即在极力探索知识资本的构成问题,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关于知识资本的确切内容和范围,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知识资本构成的不确定性,是由于对知识资本的内涵认识不一致造成的。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必须把知识资本的内涵搞清楚,才能确定知识资本的外延,从而使知识资本在企业真正具有可操作性。正确认识和把握知识资本的内涵与外延,才能了解知识资本的实质和确切内容,才能把握知识资本的构成,充分发挥知识资本对于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内生性作用。
第十四章 企业知识资本的内涵
对于世上的任何概念,要做到正确认识界定和有效把握,必须从辨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入手。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对象,是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总和,也就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概念内涵反映的事物是什么;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反映的是哪些事物。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概念的内涵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意识的范畴,两者是被反映和反映的关系。人们对事物内涵的辨析和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最终达到或接近事物的本质属性。
当今,在竞争激烈、淘汰频繁的时代,为数众多的企业普遍感受到“生易存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似乎成了中国企业的宿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可谓“命途多舛,多灾多难”。在企业的多种“疾患”中,最可怕的是“资本缺失症”。企业的扩张发展,资金的来源渠道有两个,一种是靠贷款借债,一种是靠自我积累。单纯的资本金积累是有限的,但债务扩张的结果是企业膨胀的同时企业债务同时膨胀,使企业背负沉重包袱而陷入困境。银根一旦紧缩,过度依赖贷款的企业就会因“资本的缺失”应声而亡。中国经济运行经验表明,每隔一段时间的宏观调控,受影响最大的往往是财力单薄的中小型企业。
“资本缺失症”让所有企业家都感到切肤之痛。警惕“资本缺失症”的发生和蔓延成为企业家时刻盯紧的头等重要的事情。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资本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另一种“资本缺失症”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企业的生存,这就是“知识资本缺失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缩小,企业的利润率在不断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减弱,就是罹患“知识资本缺失症”的主要表现。对此,并不是所有企业家都有清醒的认识,都能像对待传统“资本缺失症”那样时刻警惕、高度关注。究其原因,对知识资本的概念缺乏应有的基本了解是最主要的问题。对“知识资本缺失症”的忽视和放纵,企业将在“肌体”健全,资金雄厚的状态下,“体质”日渐羸弱,气息奄奄,不治身亡。
当前,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辨析和把握知识资本的内涵和外延,清晰了解知识资本的构成,正确进行知识资本运作,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极其重要的事情。
长期以来,各国学者对知识资本的构成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至今尚未得出比较一致的见解。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大家对知识资本的内涵缺乏共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存在着“反变关系”,当知识资本的内涵界定得比较简单,结果是知识资本的外延,即知识资本的构成范围极其宽泛;当知识资本的内涵界定得过于详尽,最终造成知识资本的外延太少,不便于操作。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对知识资本的认识和把握,不利于知识资本的运营和增值。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对于任何企业来讲,为了更好地运营知识资本,给企业带来最大效率和效益,所有的企业家以及企业的拥有者,都希望对知识资本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由于知识资本是一种全新的资本形态,尽管中外学者屡屡给“知识资本”多次下过定义,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感到“知识资本”确实像个“精灵”一样,来无影去无踪,让人琢磨不透。
例如,“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活动,是一种动态资本”的说法,强调了知识资本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但未能揭示出知识资本的本质。对于企业来说,制造产品没有技术知识行吗?企业进行生产没有管理知识行吗?“知识性活动”在企业是“古已有之”。众多的知识隐含在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企业的应有之义。为什么突然间“知识”身价抬升,成了“知识资本”呢?
再如,“知识资本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的观点,强调了知识资本的量的规定性,但却忽视了知识资本的质的规定性,企业的账面价值是可以计量的,而企业的市场价值又如何准确计量?因此这个“差额”根本无法算出,估算出来的也不一定就是知识资本的价值。
再如,“知识资本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和”的定义,只是说明了知识资本的结构特征,而未揭示出知识资本的本质属性。“无形资产”的外延远不只专利和品牌的范畴,用“无形”去解释“知识资本”,恐怕是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从以上辨析中,明显地可以看出,知识资本只有放在创新的范畴才有可能说清楚。
创新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其它要素的配置都以知识要素为核心,形成主导型的资源配置方式和产业结构特点。但知识本身仅仅是生产力潜在要素,并不能独立地作为现实生产力使用。只有借助于劳动力对包括劳动力本身在内的生产资料进行创造性的知识劳动时,知识才能以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力要素显露出来。
那么,知识是怎样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呢?原来,知识分为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两种知识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知识的作用是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增加的是规模经济的效益;而专业知识的作用是催生企业的创新成果,增加生产要素的递增收益。专业知识就是能够推动创新活动的知识。只有一般知识,企业可以惨淡经营,只能维持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效率和效益;只有同时具有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企业才能产生递增收益,企业才能发展壮大。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只是知识载体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必要且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任何资源只有通过适当的形式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存在时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知识从其它生产要素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地成为首要的主导性力量,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实现知识自身的运动,知识只有在运行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并增值,给知识载体带来丰厚的回报。知识只有在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运动和实践中,才能实现知识的价值。
知识具有商品性,具有一般商品必须的两个基本要素:价值和使用价值。人要获得知识,就要投入货币资本,投入时间、精力和体力。知识作为人脑复杂劳动的成果,无论是物化的或非物化的知识,都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因而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价值。知识被以文字、符号、声频、视频等载体固化后形成的各种文献,可以被人们使用,体现了知识的使用价值。知识具有商品性,但知识并非就是知识资本。作为资本必须具有价值增值的特性。资本是一种表现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的载体。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正确的认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的价值是在“对企业及其涵盖的诸多方面事物的本质获得深入一步的、新的认识,对企业及其涵盖的诸多方面事物的运行规律获得深入一步的、新的把握”的创新活动中得以体现。知识只有在“利用新获得的对企业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企业及其涵盖的诸多方面进行改进、改善和改造,并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践中转化为知识资本。因此,创新的过程就是将知识不断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过程。离开了创新,知识只是一种尚待开发的资源;离开了创新,知识不可能转化为知识资本。知识只有通过创新环节,才可能成为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的手段,成为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是以知识形态存在和运动的、在实现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价值和价值增殖的价值。
知识转化为知识资本的唯一必要条件就是创新。
劳动创造价值。一般劳动创造自用价值和剩余价值。一般劳动的运行规律是,投入一次劳动,获得一次价值;不投入劳动就不能获得价值。有一种特殊的劳动,投入一次劳动,却能在获得一次价值之后,连续获得一次又一次的价值。这种特殊劳动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劳动。创新劳动创造的一次劳动获得的多次价值,称为增盈价值。增盈价值也是一种剩余价值,但有别于一般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增盈价值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可以获得一次以上的价值。例如,著作权人在作品发表时即可获得第一次版税,是为劳动创造的价值。在作品再版时,只要不超过法定年限,著作权人仍然可以获得再版版税。在法定年限内,如果作品再版10次,那么,著作权人就可以拿到10次再版版税。世上没有一种劳动可以同创新劳动相比拟的。二是价值总量相对较高。创新劳动不仅推动了科技发展,推进了人类文明,而且给创新者带来丰厚的收益。究其实质,世界各国的著作权法和专利法,都是在保护创新劳动增盈价值的。
知识资本具有高增值性,与传统资本的增值性相比,其增值速度要大得多。知识资本一旦形成,可以长期受益。知识资本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成为市场经济运行方式下资本增殖的主要手段。知识资本是隐性资本,具有“不可见性”,看不见、摸不着,显得十分神秘。传统资本是显性资本,让人感到踏实,货币有账,实物有数。然而,知识资本却也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那么,企业知识资本一定是隐藏在能承载其藏身的载体之中,而这些载体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形态。创新的过程,即创新的四个基本架构是知识资本隐身的载体。
至此,我们可以界定“企业知识资本”的内涵是:
企业知识资本是企业拥有的、动态的、隐性的资本;企业用于实现创新的资本就是企业知识资本。知识通过创新转化为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推动企业壮大,推动经济发展。知识只有通过创新才有可能转化为知识资本。离开了创新,知识就是知识,知识不能变成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是能够创造增盈价值的资本。
世界500强企业,特别是知识型企业的重要特点就是创新不断,创新成果丰硕。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资本就是创新资本。
欲知自己的企业是否具有知识资本,应该从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查起。创新成果越多,企业的知识资本便越雄厚;反之,企业很少创新活动,创新成果甚微,那么企业的知识资本将是微乎其微,企业很可能罹患“知识资本缺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