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缘何中国机场建设“大跃进”?


谢逸枫:缘何中国机场建设“大跃进”?

   导读:2011年4月7日,《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在贵阳举行的全国民航规划暨机场工作会议上发布。“十二五”时期民航全行业投资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将达到4250亿元。五年新增运输机场33个,空管、航油设施建设加快。2011年5月10日,民航局发布《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

   据《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未来5年计划新增机场55个以上,到2015年,全国运输机场将达到230个以上。此外,雷达设备、导航设备等其他空管设备也将陆续通过政策鼓励、价格竞争等方式,推动国产设备的使用。相关个股:中信海直、贵航股份、海特高新、川大智胜、哈飞股份、洪都航空。

   2012年7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宣布,中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82个新机场和扩建101个现有机场。2011年全年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安排的支出总额为149.02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为54.36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则为94.66亿元。支付给地方的比例超过了60%。而中央本级支出的54.36亿元最主要的流向为航线和机场的补贴,占到34.13亿元,其他还包括机场建设、空管建设等方面的基础性投入。

   自1992年3月,当时的民航总局、(现民航局)财政部、国家物价局联合下发《关于听取民航考察团出国考察情况及对民航和机场管理体制深化改革若干意见汇报的会议纪要》的精神,从而正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收取机场建设费。根据财政部以及民航局公布的财务数据以及几次全国两会期间相关代表提出的议案中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20年来收取的机场建设费总额将近1000亿元。

   2012年4月17日,财政部于印发了《民航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提出废止机场管理建设费,开始征收民航发展基金。尽管征收的金额以及其他相关条款并未发生变化,但20年来总额将近1000亿元的机场建设费究竟流向何方?根据2012年4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办法”,从4月1日起开始对旅客征收民航发展基金,同时废止了原机场建设费以及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财政部方面介绍说,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向乘坐民航国内航班(含国际、地区航线国内段)的旅客征收;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向使用国家航线资源从事商业运营的航空公司征收。这两项基金的资金来源不同,但用途基本相同。按照新的缴费标准,国内及国际航班每名旅客分别需要缴纳50元及90元民航发展基金。

   记者: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什么状态?中国机场建设背景是什么,中国机场建设进入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今年二季度GDP破“8”和经济增长措施推动疲软及“三驾”马车拉动乏力等国外债务危机的波动下,表明当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经中央政府自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连续发出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措施,成功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趋势。从2012年6月数据显示,投资额和消费额及贸易进出口呈现筑底回升下态势。从7月的数据和经济发展势头看,下半年经济增长明显出现停滞,财政收入负增长和经济回暖速度不见好转,甚至制造业和投资下降趋势明显。显然,2012年中央经济发展目标首任依然是“稳增长”,而调控是“维稳”,不排除下半年货币和信贷政策宽松化加大。从今年5月份开始,地方版“4万亿”新一轮经济刺激的措施推动下,全国各地兴起基础设施投资高峰。”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在首要任务经济“稳增长”和十二五规划推动及国内安全的因素考虑等民航事业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机场建设将迎来新一轮“大投资大建设”的发展时期。2008年,为保增长,国务院出台4万亿元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近一半投资用于铁路、城乡电网、公路和机场建设,全国各地掀起机场扩建与新建浪潮。2012年,为稳经济,中央再次打出4万亿规模的地方版“救市”经济刺激措施,投资集中于地方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和地铁及公路等机场建设方面的投资热情十分高涨。毫无疑问,说明从此中国机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记者:如何看国内各地大规模投资建设机场与扩建机场的现象?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直言:“铁公基”投资浪潮刚来,“鸡场”投资浪潮又卷土重来,意味着超前的“大跃进”计划经济又重现今天。毫无疑问,机场新建与扩建热潮将浪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更多的钱,将导致地方政府不惜举债和哄抬地价卖土地及增加税费,筹备机场建设资金。表面上是发展民航所有,实质上是刺激经济稳增长。显然,建机场和扩建机场是势在必行,不管对航空公司和乘客将带来多大不便。

   有人甚至拿中国机场建设与其他国家比较,说“美国有各类机场是19000个。现在中国的机场,真正运行的航空机场才182个,加上通用航空机场,还不到300个。像巴西、南非这样的国家,他们的机场,客货运输运营的机场,还有700多座。日本能够起降飞机的机场,除了一些大城市之外,包括县、市,甚至汀(大概建制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都有机场。”,却忽略了人均收入和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水平等经营成本重要性因素。

   记者:国内机场经营处于什么状态?如此大规模建设机场是否会导致过剩,最后形成亏损局面?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指出:国内机场经营80%处于亏损状态,能够维持不负债就不错了。如中央财政不补帖,亏损更严重。2010年全国正式运营的175个机场中,有120个亏损,合计亏损额达16.8亿元。2011年全国180个机场中有130个支线机场亏损,国内机场亏损合计约20亿元。一方面是各地城市经济和人口增长及经济收入等客流量不平衡性,无法支撑中小城市机场运营。目前国内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低和财富增长有限,出行价格昂贵和成本过高,超过大部分人的收入。另外一方面是城市之间机场建设过于密度集中。机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形成供大于求的过剩局面。

   三是机场建设分布不均。主要城市机场以及主要航线收入占的比重过大,中小城市机场要活下去,除了争取中央财政补帖外,就是增加客流量和提高服务。但是竞争过于激烈,有的航空公司为争客户,价格打到免费。况且2008年开始,地方政府盲目投资新建机场和扩建机场,导致浪费大量的资金和形成严重的机场空置现象。四是中央财政补贴建机场和扩建机场及建配合设施的资金有限,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因此,一旦大规模新建或扩建机场,将导致更多机场亏损和地方政府负债。

谢逸枫

2012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