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ST珠江亏损达3500万元-4500万元。ST珠江方面表示,本期可结转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减少及旅游酒店业务淡季亏损所致,导致了公司净利润亏损。沙河股份、高新发展、万方地产三家公司预估亏损也均达到900万以上。绿景控股亏损达到440万,其较上年同期是扭亏的,但是任然未摆脱亏损的命运。海德股份亏损达100万左右,银润控股、ST合臣、ST中房也都在亏损的行列知名地产企业,荣丰控股和保利地产日子也并不好过,分别预计利润下降82%-92%和12.13%。保利净利润下降并非由于结算毛利率出现大幅下滑,从利润总额指标同比增 12.8%来分析,净利润下滑更多是受大量 51%权益项目结算导致少数股东损益率上升影响。另外财务费用和结算收入的跨期不匹配也对净利润有所侵蚀。在21家有利润涨幅的企业中,中关村、创兴资源、重庆实业,三家企业位列涨幅三甲。
2012年7月,根据同花顺iFinD咨询统计显示,截至7月16日晚,两市共有53家房地产公司发布了2012年半年业绩预告(按申万分类),占A股全部149家上市房企家的35.57%。而在发布业绩的53家房企中,业绩的分化也十分明显。相比于2009年-2011年三年出现的业绩普涨,2012年上半年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50家房企中,仅22家房企的业绩出现增长,涨幅位列前三的包括中关村、重庆实业、阳光股份。业绩预减的则达到13家,分别为荣丰控股、中航地产、天伦置业等。此外,今天1-6月出现亏损的房企竟然多达17家,超过目前已经披露半年业绩预告房企的3成。*ST园城则表示业绩不能确定。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日前,已经有22家标杆房企公布了上半年销售业绩,合计销售金额高达4149亿,同比上涨14%,大部分企业均已完成了全年目标的一半以上。而从7月前半个月的市场情况来看,预计下半年大多数房企的销售金额将超过上半年。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析表示:“房企利润下滑主要原因四个方面,一是是受房地产行业的整体环境影响,导致半年度实际可结算项目少,可确认的销售收入较少,从而净利润为负数。二是由于在6月份冲击上半年业绩而使得7月份数据被低估的因素外,与市场上新增供应的减少。三是房企“以价换量”力度的降低。四是房子开发成本的提高。尽管这种分化并不完全由企业经营状况导致,但毋庸置疑的是,房地产企业将在下半年面临更加严峻的“以价换量”压力。房企应坚持以价换量的策略,把加快销售及去库存作为重点。由于三、四季度是房地产行业传统的销售旺季,企业的销售业绩将达到今年的高峰。考虑到内地的会计准则,存货去化的部分不会马上从“存货”中消除,而是要等到2012年四季度项目结算时才会体现出来。”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指出:“受调控的影响,房产投资增速回落,“拖累”了GDP。以房地产拖累经济为由要求放松调控政策可能性大。随着国务院8个督察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调控政策措施专项督察的正式结束,政府将很快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以完善和修正现有政策作为稳定房价主要措施,主要包括扩大房产税试点城市、提高二手房交易税费、提高首套房贷首付、重启价格控制目标、房地产贷款再收紧、限售、扩大和延长限购限贷的城市和时间、约退和问政地方政府官员、商品房预售制微调、加强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加强土地空置打击力度、加强保障房建设力度。”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直言:“不赞成将房产税作为主要政策,房产税“大刀”砍向存量房,指望降房价不现实。 一是房产税不是降房价最好政策与手段,只会推涨房价。二是房产税除了增加购房成本和政府收入外,解决不了财富不平衡的问题。三是房产税无法取代土地财政。四是房产税开征存在违宪的怀疑。五是杀富难救贫,仇富心理严重。六是已缴土地出让金,重复纳税。中央政府应该从长期性调控房价政策考虑,一是去成本化。先降地价与税费。二是去土地财政化。改革土地制度与税费分配制度。三是去资本杠杆化。改革房地产项目资本金制度与商品房预售制。四是去流动性化。控制货币与信贷投放量。五是去住房单一化。完善住房体系。六是去供应缓慢化。加快土地和商品房及保障房有效供应。”
2012年8月初,在剔除同名B股后,上市房企已有52家披露了业绩预告。其中有5家公司出现首亏,9家预减,10家继亏,2家预减。其中,嘉凯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业绩亏损。中关村则出现了5408%的业绩增幅。中关村本次业绩预告显示,其利润增幅达到了5408%,排在首位。第二名重庆实业则预计利润增长了1178.15%。第三名阳光股份则出现了1039%的利润预增。在预告净利润增幅中,最后一名是嘉凯城,预计亏损4901%;其次是沙河股份,预亏383.8882%;万方地产则预亏205.5816%。中关村的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总体经营业绩较之上年同期无大幅变动。本期盈利大幅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该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以4700万元的对价,转让其持有的北京中宏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83.33%股权所致。
而此消息已经在2011年多次会议中公开。重庆实业亦是如此。其业绩预告显示,增长点主要源自其全资子公司开发的项目二季度交房面积比预计数增加,实现净利润比预计数增加约1405万元;以及参股公司对2011年度净利润进行分红,公司按照持股数确认投资收益约326万元。阳光股份的主要利润增幅则源自收购了一个项目所带来的盈利预期。阳光股份预计2012年1—6月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加659%~1039%。主要原因为:公司通过收购天津德然商贸有限公司55%股权实现对天津杨柳青项目的控股。
7月,房企销售额大幅下滑。其中,融创下滑26.6%,万科下滑22%,富力下滑14.7%,华润置地下滑34.3%,保利地产下滑41%……在20多家已经公布七月销售业绩的房地产企业中,除了佳兆业、碧桂园、越秀地产和上月持平或者略有上涨之外,大部分企业7月几乎是清一色的销售下滑,有些下降幅度甚至非常大。比如建业地产下滑幅度高达51%。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的统计显示,20家房企7月总销售730亿,环比下调27%。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4家房企在7月销售合计688.62亿元,环比下滑31%。 7月,除首创置业业绩环比上涨47.6%,碧桂园及恒大业绩小幅上涨外,多数房企的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发现,包括万科、富力、金地在内的20多家上市房企7月销售业绩在700亿元左右,环比6月下调了近三成。其中,万科下滑22%、保利下滑41%、金地下滑27.8%、绿城下滑54.0%、龙湖下滑32.4%。链家地产研究显示,从2012年上半年销售数据来看,35家大型房企销售5455.34亿元,同比上涨11.8%,,大部分企业均已完成了全年目标的一半以上。房企销售业绩大多颇为亮眼,同比上涨幅度可观,但房地产行业整体利润反而遭遇下滑。 例如金地集团,上半年业绩快报显示,2012年1-6月公司累计实现签约面积113.5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40.1%;累计签约金额13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6%。而保利公司表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18292万元,同比增长32%。同样华远地产(600743,股吧)的业绩快报也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8.73%。这些房企上半年的销售业绩都在上涨。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截至8月13日,包括万科,中海和招商等龙头房企在内的34家房企发布的上半年半年报显示其库存合计5268.57亿元,与年初余额相比增长8.1%,净增395亿元。尽管由于销售加速,当前的库存销售比已经从年初的12个月下降到10个月,但总体库存压力依旧沉重。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6月份,房企为了冲刺上半年业绩,加快了供应节奏。进入7月份,房企的推盘速度明显放缓,供应量环比下跌逾4成。相比之下,一线城市的供应量依然稳步增加,而不少二线城市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供不应求。受此影响,主要城市新房库存量从高位小幅回落,开发商的去库存压力有所缓解。由于销售市场回暖、库存高位回落,开发商的销售回款压力有所缓解,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涨价项目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多。新项目的扎堆入市加之刚需产品的集中供应,不仅使得8月份的楼市成交量有望再次冲高,也有可能给今年9至11月的成交量创造上涨条件。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6进入7月楼市传统淡季,新盘供应的减少和“以价换量”力度的降低使得不少房企的销售额出现明显下滑。不过,虽然8月同样属于淡季,但是房企推盘力度已明显有所增加。抢占“金九银十”的商机是房企集中开盘的主因,预计下半年房企仍会加速出货,而9、10月份或许会迎来全年的开盘高峰。
嘉凯城在业绩预告中承认,房地产行业的整体环境对公司的项目销售进度和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公司半年度实际可结算的项目少,导致可确认的销售收入较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数。嘉凯城预计2012年大部分项目在四季度结算。前不久,嘉凯城再度公告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根据三季度项目结算的安排,预计三季度可以实现盈利约1.7亿元。同时公司上半年实际结算的项目少,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较大亏损,预计一至三季度比半年度减少亏损50%以上。
沙河股份则承认确实由于房地产市场不好从而导致业绩亏损。公司业绩预告称报告期内因收入减少、毛利润下降,从而产生亏损。而万方地产亏损的原因亦是由于结转时间问题。公司称,2012年半年度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从事的商品房开发与销售业务自2011年末基本结算结束,而正在实施的土地一级整理项目尚未达到结转收入条件,导致公司中期未产生销售收入。那些在境外上市、业务集中境内的房企也面临这些情况。境外媒体称,富力地产(02777.HK)、SOHO 中国(00410.HK)、方兴地产(00817.HK)、世茂房地产(00813.HK)、恒大地产(03333.HK)及瑞安房地产(00272.HK)等中报数据可能并不理想,其利润或许受损。
8月5日,万科发布中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结束了去年的同比上升态势,1—3 月同比下降15.5%,1—6 月同比下降11.2%。主要城市成交波动较大。1—2 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14 个城市成交量跌至2007 年以来最低点,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55.1%。同时,在1到6月份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金额625.4 亿元,同比下降4.7%。上半年万科房地产业务的结算均价为 11456元/平方米,较2011 年同期下降17.4%;房地产业务毛利率为26.5%,较2011年同期降低5.6 个百分点。结算净利率14.2%,较2011 年同期下降2.2 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