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松绑打开券商转型之路


  8月2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三份修订后的资管业务政策,大幅放松了券商资管业务。不仅取消了“1亿元”的产品强制清盘线,而且增加了不同品种的可投资范围,开放分级产品,允许份额转让,取消限额特定资管计划和定向资管的“双10%”限制。

  23日,证监会一则“关于就修改《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落地,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大为松绑,成为刺激证券行业业务创新的一个亮点。

  回望国内资产信托管理的格局,银行业得益于深厚的客户基数和宽阔的产品线,全行业受托资产超过14万亿;信托业在高端理财市场异军突起,受托资产规模达到5.51万亿;公募基金业得益于2007年的大牛市,受托资产快速膨胀,迄今保有2.41万亿受托资产;只有券商,受托资产规模只有2200亿,不足同侪们一个小小的零头。

  最近十年,是中国资产管理业务急剧膨胀的十年,囿于2003年出台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办法》严格的产品审批制度和狭窄的投资范围,八年多来,本以研究和投资见长的券商在资产管理市场的份额却不断下降,不仅擅长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人才大量流失,券商的研究团队逐渐演变成为基金、信托、私募等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提供服务的卖方研究机构,专门为他人做嫁衣。

  然而变局终于还是到来了。

  《通知》首先解决了原先券商产品推出的市场效率问题。集合理财是券商资管业务的主力产品,在采用备案制后,产品开发将大大提速,发行周期较审批制大大缩减,券商将有能力根据行情变化灵活发行理财产品,业务竞争力显著增强;

  其次,新规还大大拓展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业务范围:在《通知》所附相关业务实施细则中,集合理财计划的投资对象增加了中期票据?保证收益及保本浮动收益商业银行理财计划等;限额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则允许计划投资商品期货等证券期货交易所交易的品种,利率远期、利率互换等银行间市场交易的投资品种,以及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商业银行理财计划、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发行的金融产品。投资范围的放开使使得券商的投资标的覆盖了货币市场和证券期货、商品市场,券商财富管理转型之路因此豁然开朗,证券公司投资研究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将有望更为直接地转化为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生产力”。

  第三,丰富的资产配置手段为券商资管业务加力:允许券商的资产管理计划参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这意味着券商将作为投资管理者将借助更理性、更灵活的操作去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为客户实现财富增值保值目标;而取消限额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和定向资产管理双10%的限制(证券公司将其所管理的客户资产投资于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发行总量的10%;一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10%)则为证券公司通过自身资产配置能力为高净值客户谋取超额收益成为可能。

  此外,《通知》删除了集合计划中“理财产品连续20个交易日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人民币应终止”条款,放宽了券商调整自有资产参与或退出的规定,并适度允许集合计划份额在投资者之间有条件转让,更贴合市场运作的新规切实保护了投资者利益,维护了券商理财产品在存续期内的稳定性。

  按照证券业一位资深高管的话来说:“目前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正处在变局的前夜。”“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各种风险收益产品配置的资产管理机构,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是的,资管业务松绑在政策上进一步打通券商转型之路,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队伍有望成为未来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