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领导修炼八字诀!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高层领导修炼八字诀具体如下: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1、格物致知
2、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认为,“知”与“行”的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今天,儒商的最高境界就是格物致知,做到了格物致知就必然驰骋商场,所向披靡。格物致知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管理学中的极品管理。格物致知是培养伟大企业家的。什么叫格物致知?朱熹将格物致知解释为穷究天下之事物,而尽悉天下之事理。
说得通俗些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获得新知。这一解释被以后的众多儒家所继承,成为正统的解说。但孔子老人家的本怀是怎样的呢?也不断有人质疑朱熹为代表的儒家曲解了孔子的真意,因为这是很不现实的。人生如此短暂,事物如此纷繁,如何能一一去研究?
通过穷索天下事物之理而获得知,即智慧,似乎是很有限的。于是后来佛家有高僧对格物致知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认为格是消除的意思,把这个物给消除掉。那么这个物又是指什么呢?并非外在的事物,而是内心的妄念,将这个妄念消除掉,然后心就清净无为了,无为而无不为,反而能洞察一切,处理一切事物,即致知,这个知就是人的清净本性,与大道合一,以性为体,遇物起用,发挥出人的巨大潜能了,没有办不好的事。这种理解是很合理的,是契合孔子本怀的。
什么根本呢?就是你要知道为什么自己每天这么忙,为什么累得要命,为什么事情会这么复杂,为什么信息量无穷无尽向你涌来?别从外面找原因,向外找就错了。佛家有句话说得太好了,狂心一歇,歇即菩提。就是心里不清净不安定才有这么多问题。
我打个比喻,人心如同一面镜子,本来是很明亮的,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人来见人,物来见物,这就是前沿科学研究的人的潜能,巨大得惊人,但一般情况是发挥不出来的,为什么发挥不出来?就因为自己的糊涂,把如明镜般的心当成了仓库,拼命往里面装东西,塞得满满得,学习再学习,天天充电,感到很充实,以为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实在吃了大亏。
那么怎么来格物呢?就是要经常观照内心,别老是心随着外境跑,今天这个业务要谈,明天那个合同要签,忙个不休,都被异化了还不知道。关键是看得破放得下,虽然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情,但不执着,认认真真做,做完了就休息别再想了,世事的成败皆有定数,只要尽力就可以了。
这就是孔子所谓的乐天知命。颜回穷得那样,还照样快乐无比,就是格物致知的境界。当然光这样还很难做到格物,惯性的力量太大了。我建议儒商也仿效古代的儒家,每天花一定的时间静坐。静坐把心静下来,净化心灵,让自己的妄念一天比一天少。
至于如何静坐,我就不讲了,可以去看专门的书籍,请人教练。总之目标要向着格物,要格得心中无一物,那个层次就很高了,往这个目标努力。别再说自己的企业有多少事等着自己去处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等格物修炼到一定程度,处理什么事情都是分分钟。儒商要培养这个习惯。
但很多企业家要担心了,如果我照你说的去做,我岂不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变成白痴了吗?这就是未明白格物为何事的外行话。格物并不是让你将公司里的事务全忘掉,不是让你从此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经过格物的修炼,你心中的妄念少了,心灵比以前明了,不会再那么固执,偏见就去掉了几分。
然后听到的看到的才会更加符合客观,对事物也更能做出符合客观情况的处理,成功率就会提高。格物就是格去主观偏见,使你行事与客观规律更符合。静坐是格物必用的方法,但平日在企业管理中时刻观照内心却是更重要的,是决定格物成败的关键。
比如你干一件事的时候就立刻想到是什么念头使你起这个决定?你要批评或表扬员工的时候就想到我有没有因私人情感而做出这个行动?时时观照心念的变化和它对你决策所起的作用,去伪存真,这样你与知的距离就会一天天拉近。
谭小芳老师指出,格物致知实在是极深邃的道理,不易被长期沉浸在商海的企业家所接受,但它对企业家的助益也是大过任何其它管理方法的,它实际上就是无为而治。为什么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就是格物后的空灵之心,是明来见明,暗来见暗的妙心。
只有格物后才能致于无为,心里杂念纷纷怎么可能无为?格物以后人的潜能就被开发出来了,这个知就是无所不为的全知全能的知。到了这个时候,企业家自然可以将种种复杂之事处理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谭小芳老师认为,知与行,经常像河的两岸,各行其是。空有知识或只懂行动,都没法创造价值,不论个人或组织都服膺这样的道理。知行合一!很多学员也看一些励志书或者讲大道理的文章后,但最令人苦恼的就是这句——“讲的很有道理,但做起来很难”,之后再好的道理也没用,道理也就白讲了。前段时间,看了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智慧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不光要知其“理”,还要知其“用”。为与不为皆存乎一心!知道一定要做到么?“不一定”。
关于知行合一,我们先谈谈“知”——苏东坡写过一篇《喻日》:有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向明眼人请教,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象铜盘。”说着敲击铜盘使瞎子听到声音。有一天,瞎子听到钟声响,认为那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象蜡烛。”
瞎子摸了蜡烛知道了形状。有一天,瞎子摸到了管乐器籥,又认以为是太阳了。太阳与钟、籥差得远呢,而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这是由于瞎子从未见过太阳而只是听人说说的缘故。“太阳”这个如此简单的具体事物认识起来就这么难,那么抽象的道理认识起来就更是不容易了,这说明人的认“知”是多么不容易呀。
总之,谭小芳老师指出,在中国的文化中,往往是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做到。而如果想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对于企业管理也是同样,知行合一应当成为中国知识型企业的新商业伦理。知行合一很难,但作为企业领导的我们,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坚持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