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的尊严无需减少人口


8月23日《时代周报》发表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先生的文章认为:“物以稀为贵,人以少为尊。这就是说,即使为了尊严,放开二胎也应缓行。”我不同意该文的基本观点,下面试作初步分析。
 
首先,一个国家的人是否有尊严,与这个国家人口数量的多少无关。举例来说,莫桑比克人口只有二千多万,美国人口达到三亿,试问:莫桑比克人与美国人,谁更有尊严?美国人口从独立之初的三百万增加到现在的三亿,美国人的尊严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
 
林少华说:“吾国人口2030年也绝不可能低于十亿,年轻人再少也少不过现今美国男女老少之总和,劳动力怎么可能活活缺口30%呢?”中国人口到2030年固然不会低于十亿,劳动力也未必会缺口30%,但问题是:那时老龄化程度将达到极高的程度,从而拖累中国的经济发展。据2010年9月10日中新网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10日发布《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30年,正因为中国仍然有十多亿人口,所以服务业的规模也相应的很大,需要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也很多。现在美国人口相当于加拿大人口的将近十倍,如果从现在起到2030年,美国一直保持超低生育率,并且不引进外国移民,导致美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那么难道美国人能说:“美国人口2030年也绝不可能低于二亿,年轻人再少也少不过现今加拿大男女老少之总和,劳动力怎么可能活活缺口30%呢?”
 
林少华说:“何况,科技越发展用人越少是明摆着的事实。”科技的进步当然会提高生产效率,但不能说整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口越来越少。举例来说,有一个村庄以前有100个人耕种200亩地,后来由于采用农业机械,10个人就可以耕种200亩地。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村庄的农业生产不再需要另外90个人;但这90个人改行了,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所得的收入比以前当农民时更多,因此不能说这90个人是“过剩人口”。在封建时代,90%以上的劳动人口都是农民,那时能想象得出,现在美国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到3%吗?难道绝大部分的非农业人口都要失业了?当然不是,因为新产业不断涌现出来。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现在的科技比100年前更进步了,但需要的劳动力也更多了,只不过绝大部分劳动力并不是从事农业,而是从事工业、建筑业、商业、运输业、旅游业、金融业、信息业以及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等。一种行业的从业人口饱和之后,人们就会努力开创新的行业,从而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林少华认为现在博士贬值“皆因数量太多之故”,但我认为,博士贬值的主要原因是质量下降。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过:“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开始在意‘位子’而不是教学质量。”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周光礼的著作《中国博士质量调查》认为:中国博士数量迅猛增加,但整体质量却在下降。
 
林少华是日本语专家,他应该知道日本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得多,但现在日本还在鼓励生育。难道日本人鼓励生育,是贬低人的尊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计划生育把人口看作是负担,把人的价值看作是负数,有个计生口号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养猪!”计划生育把人看得比猪还不如,无疑贬低了人的尊严。
 
我认为,一个国家的人要有尊严,这个国家就必须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否则,人口再少,人也没有尊严。例如,秦始皇时代中国人口只有二千万,但那时的中国人并没有多少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