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和反腐败打成平手,该不该给点掌声?


19938月,中共中央作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决定,并在十四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进行了重要部署。在反腐败斗争进入第20个年头之际,中央纪委研究室主任李雪勤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称:经过近20年的努力,反腐倡廉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指出,综合起来看,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态势是,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三个并存两个依然的判断,实际上是腐败和反腐败处于相持阶段的一个明确具体的表述,体现了党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20120823大洋网-广州日报

19938月,纪委这个令贪官胆颤的神秘组织,开始走进普通百姓的视线,受到更多的关注。时至20年后的2012年,就在人们普遍的感觉“越反腐败越多、越反职务越高、越反金额越大”之时,李雪勤主任却告诉我们一个令人不解的答案:腐败和反腐败处于相持阶段。这究竟是一种业绩的表述,还是一种现实的担忧?

相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双方对立、互不相让或妥协。既然腐败和反腐败处于相持阶段,可见腐败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依然猖獗难治,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经过近20年的努力,腐败与反腐败势均力敌,打成了平手,这显然不是人民群众想要得到的结果,自然也不会给予什么掌声与喝彩。

针对当前反腐败斗争中所存在的问题,李雪勤说,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领导职务高的案件多;二是案件涉及金额数量大;三是查处案件中的一把手多。这三个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权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对于此说,笔者以为李雪勤既道破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又让我们增添了新的质疑:既然十六大以来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不少新的突破和进展,既然我们已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那么为何又会出现“领导职务高的案件多”、“涉及金额数量大”、“查处案件中的‘一把手’多”之现象呢?难道我们的反腐举措对更多的高官高管和一把手起到的不是震慑作用,而是诱导和蛊惑吗?

腐败,既是革命的死敌,更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顽疾。十六大以前,我们把反腐败界定为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而十六大则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从“政治斗争”到“政治任务”,无疑表明了反腐败的涵义更加宽泛,提的层次也更高。所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反腐倡廉,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并在十七大报告指出“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新华网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方面是各级政府大倡廉正之风,一方面却又是腐败所涉及的数额是越来越大、腐败的花样越来越多、涉案官员的级别是越来越高。何故?——惩治不力,震慑不够。这或许就是腐败问题至今日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所在罢!

反腐倡廉,民心所向。反腐之路,依旧很长。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固然离不开制度的完善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但再好的制度、再好的监督也抵不上惩戒的震慑效果。正是因为腐败涉案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现今对于腐败者的惩治力度才变得疲软起来,正是因为惩治力度上的疲软,才导致了高官高管和一把手身先士卒搞腐败。设若现在我们也敢于向毛主席当年公开向腐败分子叫板那样的话,对于腐败问题还会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之说吗?

建国伊始,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谁要搞腐败,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解放初期,就是因为毛泽东主席割了张子善、刘青山的脑袋,从而遏制了贪污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打造了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结果是,两个脑袋落地,保护了一大批人的脑袋。

有官员说,世界上没一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这说明执政者头脑清醒、思想重视。但开展20年的轰轰烈烈的特殊战斗,腐败与反腐败仍然处于焦灼状态,相关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身为高官的他们既然敢于以身试法,执法者就应义无反顾地亮出反腐利剑而不该心慈手软。可是20年来的反腐败斗争当中,我们究竟看到有几个腐败高官被割了脑袋的?

古语说:己不正焉能正人?只要你自己行得正,你就无所畏惧。毛泽东的“割脑袋”之举不仅让人们得到了一种个学习效仿的榜样,还有效遏制了贪污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打造了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所以,要彻底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就要下大力气加强对腐败分子的治理和追究;要让所有领导干部有勇气喊出“我若是搞腐败,就割我的脑袋!

腐败和反腐败处于相持阶段。这并不是人民群众想要的答案,更不是人民群众想要看到的结果。反腐败斗争要想驱散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的阴霾,就必须向毛泽东主席那样拿出一些“割脑袋”的勇气和“割脑袋”的举动来!

(李吉明2012827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