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公共外交的实力和手段


  在最近的几十年间,我们所在的地球以神奇的加速度连接了起来。电视、电影、特别是互联网等各类传播媒介大大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即使远在天涯也看似近在眼前;交通方式的革命也极大的延伸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跨国移民、商旅游客使得传统的社会越来越多元,高速变化更新。每个人、每篇文字,每段视频都携带着各自复杂的文化基因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一个个超越国家边界的信息空间在蓬勃发展。

  文化,正在以一种液态的形式,在全球奔腾,流淌到每一个角落,渗透到每一个人心中。

  几年前,“公共外交”对国人而言仍属陌生词汇,闻之切切,而弗知遐远。察哈尔学会以我国“公共外交的倡导者之一”身份进入了这一全新的领域,跌宕知行,一去经年。如今,“公共外交”已由云遮雾绕的外来概念,成为几无争议的“世界背景”。由学会发起并和我国报业主要传媒集团南方报业联合主办的“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已成为享有全国影响力的年度公共外交盛会。应当说,我们已初步成功地为国内外有志于公共外交研究和实践的人士搭建起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全力推动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近三年来,每年都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祖国内地、港澳台地区的外交界、学术界、新闻界和工商界知名人士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公共外交的理论发展与实践经验。

  本届年会将视野关注到“文化”这一公共外交的核心命题,讨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我们应当清晰地看到,文化的多元化是世界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独特途径。公共外交就是致力于在多边文化互动中寻求理解,进而取得文化、战略层面的价值共识。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是我国公共外交核心的手段和实力的来源。世界主要国家的外交方式正在逐步多元化,在保持文化“和而不同”的基础上,通过文化沟通和对话化解误会、取得共识,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前提是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和继承发展,只有那些能够使中国更显自信、更具有亲和力的文化才可能“走的出去、影响世界”。今天,我们必须从文化角度深入思考中国和平发展的全新环境和应对战略,将中华文化与公共外交紧密结合,用听的懂、有共鸣的方式传达中华文化,尊重人类共同倡导的价值观;强化科技、经济、传媒实力使之成为文化公共外交的的硬件保障;逐步放开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制度、管理体制。在文化国际传播中塑造我们的国家品牌,向世界展现一个底蕴深厚、满目生机的现代中国。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曾经指出“加强对外交往,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职责。”人民政协的对外友好交往,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本届全国政协外委会在赵启正主任的领导下致力于加强同外国议会、重要智库、主流媒体、知名人士的交往,不断深化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研究和实践。创办了理论刊物《公共外交季刊》,举办“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等系列座谈会,推动地方成立公共外交协会,加强对外国高层人士、外国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工作,展示中国合作、开放、民主、进步的国际形象,进一步扩大了国际社会对华友好的民意和社会基础。连续三年的年会,前两年均有领导人发来贺信,今年郑万通副主席又亲自出席年会,政协外委会照例高规格派出由多位资深外交家组成的阵容强大的代表团,这无疑是人民政协对公共外交事业最直接和明确的支持。

  正是在这种公共外交的大格局、大环境下,参与公共外交的各种民间智库、学术机构得到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察哈尔学会作为《公共外交季刊》的承办单位,近年来在全国政协的支持和鼓励下,积极参与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出版《察哈尔公共外交丛书》近十种以及国内第一本高等院校公共外交专业教材《公共外交概论》,在国内外召开了一系列公共外交研讨会、座谈会。学会已与多家涉及公共外交研究的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业务交流渠道。

  近年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公共外交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世界多家华文媒体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对外传播国家形象。南方日报与广东省外办合作推出“外眼探粤”栏目,受到外交部的好评;“今日广东”专版已覆盖北美、南美、欧洲、大洋洲、东南亚重点城市华人社区,被广东省委外宣办列为外宣工作的重点推进项目。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察哈尔学会共同主办的“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标志着媒体与民间智库强强联合,在推动公共外交、树立中国国际新形象、发挥国家“软实力”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离不开世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对和平发展道路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