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降息降准“双双”进入窗口期


谢逸枫:降息降准“双双”进入窗口期
 
   导读:继上周3650亿元天量逆回购操作后,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2012年8月28日再度进行1250亿元逆回购。事实上6月底以来中国央行没有进行过正回购操作。央行8月28日再度进行1250亿元大手笔逆回购。其中,7天期逆回购操作650亿元,中标利率3 .4%;14天期逆回购操作600亿元,中标利率3.55%。本周公开市场有到期央票和正回购共310亿元,另有2500亿元逆回购到期,资金缺口高达2190亿元。由此,业界预计央行将继续大规模逆回购。算上本周操作,自6月26日以来,中国央行已经连续十周于公开市场进行逆回购操作,创下自2002年6月以来连续逆回购操作的最长时间纪录。就在上周,中国央行当周抛出3650亿元逆回购操作以熨平短期市场资金波动,以致当周净投放规模创下7个月来单周最高。
 
   每经智库房地产经济学家谢逸枫接受《中国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在经济下滑尚未危及就业时,央行担心降准降息过密引发新一轮流动性泛滥,促使房价反弹、通胀上升。央行有意控制节奏,所以才采取逆回购。从银行资金来看,流动性和信贷额度都很充裕,关键还是贷款需求不足。考虑到8月宏观经济数据不乐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实体经济下滑趋势,为稳增从的需要,估计央行会在9月上半月降息或降准。
 
   谢逸枫认为:“至于人民币贬值压力和热钱流出及外房企退市等外资撤离,主要是与国内房地产调控持续性和外房企资金链相对紧张及国内经济下滑坡等进出口贸易业外需下降有直接关系。”
 
8月份逆回购操作
时间    期限  交易量  中标利率(%)正回操作
8月28日 7天   650亿   ————     逆回购
8月28日 14天  600亿   ————     逆回购
8月23日 7天   800亿   3.40         逆回购
8月23日 14天  650亿   3.80         逆回购
8月21日 7天   1500亿  3.40         逆回购
8月21日 14天  700亿   3.80         逆回购
8月16日 7天   700亿   3.35         逆回购
8月16日 14天  200亿   3.80         逆回购
8月14日 7天   500亿   3.35         逆回购
8月9日  7天   500亿   3.35         逆回购
8月7日  7天   500亿   3.35         逆回购
8月2日  7天   500亿   3.35         逆回购
 
   谢逸枫指出:“逆回购是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属于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所以,央行逆回购是阶段性的,到期后还得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目前主要作用在于释放当期资金,影响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比如票据贴现利率等,从而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但在现有存量不变时,逆回购会压低银行的利差。当前逆回购足以维持银行间市场利率基本稳定,也就是在3%到3.5%之间。逆回购没有完全实现政策导向作用,对投资者信心、市场的影响不如降准直接。而当前新增贷款疲弱,企业贷款需求下滑,而且对欧美乃至东南亚的出口有可能进一步减速。要促进经济触底反弹,需要进一步放松货币乃至财政政策。在降准预期一再推后的情况下,考虑到外汇占款减少,季节性财政缴款等因素构成货币供给压力,估计未来央行仍会继续加量逆回购,以维持资金面的中性状况。

   谢逸枫表示:“一连串的货币政策节奏,经济企稳预期越来越明显。降息能刺激企业贷款投资,且提振市场信心,预期下半年经济会企稳,向8%左右反弹。但是逆回购的频繁使用,削弱了市场对于存准率下调的预期。此前,央行曾于2月、5月两次下调准备金率,随着6月、7月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市场曾一度认为8月份将是央行准备金率调降的时间窗口,不过,随着逆回购的日趋常态化,市场对于短期内降准的预期明显黯淡 逆回购的连续使用以及准备金率的引而不发,凸显出货币政策所面临的两难局面。随着逆回购的大规模频繁使用,准备金率下调等货币工具的使用时点将可能进一步推迟。

   谢逸枫直言:“尽管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但基于对物价和房价反弹的忌惮,三季度我国货币政策的松动节奏有所趋缓。目前广义货币(M2)增速已经接近年初决策部门定下的调控目标,加上下半年物价、房价可能上涨带来的新压力,面对目前尚不明朗的前景,政策进一步宽松还需谨慎。而基于对物价、房价反弹的忌惮,央行自二季度以来货币调控放松的节奏将放缓。”

   谢逸枫分析:“面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趋紧的局面,央行不愿意降准,房价回升是主要原因。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二季度楼市的回暖,房价反弹的压力日趋明显,持续走低的物价也呈现年底抬头的苗头。央行意欲通过逆回购的利率下行的方式,扩大14天逆回购的规模,减轻9月底即将来临的季末资金压力。逆回购量缩率跌,表明短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好转,供给和需求两端对流动性的预期都有所改善。直观地看,逆回购量缩率跌,原因在于机构资金需求减弱,央行连续开展大规模逆回购操作,安抚了市场因降准未至萌生的担忧情绪,促使机构开始修正前期过于悲观的流动性预期。与此同时,在周二逆回购到期量达1500亿元、全周逆回购到期量环比上周增加超过一倍(共2500亿元)的情况下,央行随行就市减少逆回购供应规模,并下调14天品种利率,则表明其对短期流动性供求形势的预判也有所改善。”

 

   央行8月28日于公开市场开展了两品种共1250亿元逆回购操作,规模双双下滑,招标利率则一稳一降,7天、14天逆回购利差进一步收窄。央行网站消息,央行周二(28日)上午于公开市场开展了两品种共1250亿元逆回购操作,分别是7天期逆回购650亿元,中标利率3.40%,以及14天逆回购600亿元,中标利率3.55%。与上周相比,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呈现两大特征:一是逆回购规模双双下降,且7天品种下滑更明显。与上周二、周四相比,昨日逆回购操作量分别减少950亿元和200亿元。分品种看,7天逆回购分别较上周二、周四减少850亿元、150亿元;14天逆回购分别减少100亿元、50亿元,7天品种缩量特征更加显著。二是,招标利率一稳一降,7天品种中标利率与前次操作持平,14天品种则下调5个基点。鉴于上周(21日)7天逆回购利率上浮5个基点,近两周7天、14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利差收窄了10个基点。   继上周3650亿天量逆回购之后,央行8月28日再度进行1250亿元大手笔逆回购。这是自6月26日以来央行连续第十周于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创下自2002年6月以来连续逆回购操作的最长时间纪录。中国人民银行28日发布公告,以利率招标方式进行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共计125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650亿,中标利率继续持平于3.40%,而14天逆回购600亿,中标利率3.55%,较上周四下滑了5个基点。这是央行自6月下旬以来连续第十周于公开市场进行逆回购操作,也是14天逆回购利率近两周来首次下滑。近期央行逆回购操作呈现出节奏加快、力度加大等特点。资料显示,算上本周操作,自6月26日以来,央行已经连续十周于公开市场进行了逆回购操作,创下自2002年6月以来连续逆回购操作的最长时间纪录。就在上周,央行当周抛出3650亿元逆回购操作以熨平短期市场资金波动,以致当周净投放规模创下七个月来单周最高。

 

   不过,从8月28日市场反应来看,央行逆回购的操作手法更加灵活精准。28日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维稳的同时,14天逆回购利率却打破了连续2周来的维稳态势,下行了5个基点,从3.60%滑落至3.55%。回顾已开展10周的本轮逆回购,尽管14天期品种一度停发,但该期限逆回购利率却一直稳中有降,从6月26日的4.20%,一路下降至昨日的3.55%,下降65个基点,而过去两周,14天逆回购利率一直维稳于3.60%。从操作量来看,昨日1250亿的操作量已较上周四缩量16%。这种逆回购的平稳缩量,本身已表明银行间市场资金压力近两日已大幅缓解。尽管8月28日有1250亿逆回购投放,但由于前期逆回购在周二的到期量高达1500亿,因此,周二仍实现单日净回笼250亿元。即便如此,8月28日资金面却依旧平稳,丝毫未受此影响,资金价格多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