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官改分助儿子考取公务员胆从何来?


某官改分助儿子考取公务员胆从何来?

  

  7月31日,有网友发帖举报,广东中山市某局纪委书记利用职权,为参加公务员“省考”的儿子更改考试成绩,使其入围面试,并最终以总成绩第一名考取了公务员。8月4日,中山市委宣传部对媒体公布:经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核实,林钰成考试成绩更改情况属实,市人社局决定取消其公务员录用资格。对于相关涉案人员,待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清楚后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2012年8月5日长江日报)

  听说过公务员招录中存在所谓的“裙带关系”,还没听说过分管人力资源考试的某局纪委书记居然“亲自上阵”,为自己的儿子更改考试成绩,而“顺利”考取了公务员。如此行径,实在是太猖狂了。若不是网友举报,说不定这位“虚空”的公务员真的占据了“实位”。当然,如此招录的“公务员”也是不可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进行到底的,因为其背后隐藏着令人胆寒的“黑手”。那么,这位官员改儿子“公考”考试成绩的胆量,从何而来?

  滥用职权太狂。有道是,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任何一个官员,在那个位置上,就必须尽心尽职,为党负责,为民尽责,律己守责。但是,令人痛心的是,有些地方、个别部门的官员,在为官理政的过程中,不是殚精竭虑为党分忧、为民尽责,而是处心积虑替自己考虑,滥用职权,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前文提及的这位分管人力资源考试的纪委书记就是这样一位只为己不为公的假公仆、贪官员。按理,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对党负责、为民尽责。但是,权力同时也具有延展性和变异性,运用得不好,极易沦为以权谋私的工具。因此,必须切实看管好官员手中的权力,并教育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否则,权力一旦和贪欲联姻,将会很猖狂、很可怕。

  监督措施太软。公务员招录应该有充足的“阳光”。参与招录的各级各部门所有官员以及工作人员都有维护公务员考试公平公开公正的使命,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务员招录不公平现象在个别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相关官员以及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监督措施太疲弱了。即便也有所谓的公告公示等程序,但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的多,岗位设置、试卷命题、结果分析等一些重要环节,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更不用说让老百姓全程监督了。正因为如此,前文提到的这位分管人力资源考试的官员才得以“顺利”将自己的儿子笔试成绩修改成功。因此,监督不硬化、“阳光”不充分,类似的违规违纪仍然可能发生。

  萝卜招聘太盛。现在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用人,是“逢进必考”,“普通家庭”和“官二代”等“不普通家庭”,应该机会均等,都应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务员职位一个萝卜一个坑,一般理解都是求职者这个萝卜是否适合职位要求的这个坑。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屡屡被曝有些职位招聘“人为痕迹”太明显,“逢进必考”成了部分有权有势者安排子女和亲属的“后花园”。人们将这一种现象称之为“萝卜招聘”。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地方招聘大搞暗箱操作,有的地方招聘甚至还出现严重的泄题事件。在一些热衷于利益寻租的人眼里,公务员考试需要“裙带关系”俨然成了一种“潜规则”。“萝卜招聘”丑闻接二连三地爆了出来,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更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如今“萝卜招聘”不仅呈现了倔强的势头,甚至有点疯狂。前文提到的那个职位在岗位设置上本身就有与岗位要求无关的一些报考资格条件,是不是倾向于那位分管领导的儿子,笔者不得而知,但是能够让作假者顺利得逞,起码暴露了公考中的漏洞和问题。为了有效遏制萝卜招聘,杜绝“量体裁衣”,一方面要加大公开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要严格标准,宁缺毋滥,在考试形式上不搞“一刀切”。

  应该说,中国关于公开招考的制度规范并不缺乏,当前的症结是“不缺制度,缺执行”。虽然在制度设计上基本保证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但有好的制度不落实或者不被监督落实,制度就会成为摆设,难以制约“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这比没有制度更坏。特别是对一些违规违纪者要加大问责力度,要打对板子、重打板子,不让别有用心者有可乘之机,不给违法乱纪者有生息之地,真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好接班人、选对继承人。

  (倪洋军)

相关新闻:

  广东中山某局纪委书记改分助其子考取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