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一行前往蒙自市冷泉镇明德村,去探访亲人——张绍红一家(四群工作联系户)。穿过蒙自万亩石榴园,绕过几个山头,在走过几片烤烟地,在一半山腰间,就是明德村所在地。村子周边绿树成荫,长满了各种庄稼,放眼望去,远处群山叠翠,美不胜收。
到张绍红家时已是下午两点左右,而张绍红、杨美英夫妇却刚从地里忙活回来,没有吃早点就出去了,他们忙了一早上,早已饥肠辘辘。记者到家时,他们正在厨房里弄吃的。看到我们到来,他们很高兴,一边忙着做饭菜,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喝水。
“今年雨水太少,烤烟的长势整体不好,这两天全都开花了,早上就是忙着打烟花去。”吃过中午饭后,张绍红夫妇随即和我们攀谈起来,说到今年的烤烟长势,他这样说。
“在农村,通常都是靠天吃饭,所以在收获季节特别忙碌,只有辛勤劳作才能有所收获。”谈到为何忙到两点才吃饭时,张绍红说。据悉,之所以一人当作两人用,工作起来像拼命三郎一样,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张绍红的妻子身带残疾,干不了重体力活,家庭的重担都落在张绍红肩上。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张绍红要负责家里的生产生活,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虽然辛苦,但张绍红还是一个人勇敢地承担起这副担子,把这个家支撑了起来。
张绍红的家与冷泉镇其他普通家庭一样,也受到气候的制约,日子过得艰辛而平淡。据悉,冷泉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依靠烤烟、辣椒等经济作物,但是收入却不高。张绍红介绍,村子的水源不丰富,近年来又遇到重大旱情,这对农村经济而言都是一大挑战。同时,农村都是从土里刨食,需要付出强大的劳动量。单烤烟种植一项就特别麻烦,从育苗到卖出,前前后后全部算起来的话,差不多要经过80多道工序,如此繁琐的工序对于张绍红夫妇来说是极具挑战性。
“栽烤烟的时节只要下雨就得忙着去栽,不然过了那个时候可就栽不下去了,那就完全没有办法了,所以不管多累都得赶紧把烟苗种下去。种下去以后要是一直不下雨,还要去给烟苗浇水,而冷泉镇却很缺水,取水也很困难。最忙的季节就是烤烤烟的季节,这一季里,经常要熬夜。”张绍红说。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在冷泉镇也体现得极为明显,有时候蒙自市里已经下雨,而冷泉镇却半滴不落,这也是困扰张绍红和其他村民的一大难题。所以偶尔下点雨,张绍红夫妇俩就要一天到晚不停在地里忙活。
为了抗旱,张绍红在门前建了水窖,直接接收房顶的雨水,以保障日常需要。他说,一家人每年仅有收入每年还是有一万多的,但是由于近些年来种地越来越不容易,比如烤烟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各种化肥和薄膜,辣椒也要施肥,除去这些成本以及家庭开支,加上还要陆续还孩子们上学时借的外债,一年下来所剩无几。
在农村,很多人家致富后首先就是修房子,张绍红也想修一下老房子,但一直拖到现在也未能修成。虽然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是张绍红还是一直在为生活努力奔波,为了改变自己的家庭状况而奋斗,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没有怨天尤人。
虽然日子过得平淡,但是张绍红显得很乐观,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事情干,为家里减轻了很多负担,他们自己也有奔头,这令张绍红感到很欣慰。张绍红夫妇有两个儿子,一个在蒙自市区工作,一个在冷泉派出所做协警。
“我现在在冷泉镇派出所上班,一个月800元左右,只够养活自己,没法照顾到家里。”略显腼腆的张进喜(张绍红的小儿子)说出了自己的困境。由于家里的收入较少,张进喜初中毕业就没上学了,而是直接帮助父母劳动。后来,张进喜到冷泉派出所任协警,自己有了点收入,为家里减轻了负担。虽然工作也很忙,但是张进喜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大学梦,他不断抽时间自我学习,不懂就问身边的同事。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张进喜已经在红河学院报考了函授法律专业。几年来,张进喜不仅学习没放松,而且待人接物和各种社会经验也学到不少,正在不断成长。
不觉间,在张绍红水烟筒的烟雾缭绕中,记者感觉与张绍红一家的距离更近了。
“一个人的肩膀最坚强的方式,是独自扛起自己的责任。”张绍红并没有太多的抱怨,而是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在水烟筒的烟雾下,这位黑瘦的汉子顿时显得轮廓分明起来。
(记者走基层·访亲记)一个人撑起一个家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