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苹果!


  乔布斯去世快一年的时候,iPhone5推出了。从铺天盖地的批判声音和恶搞中不难发现:5不如4。它既是乔布斯的作品,又不是乔布斯的作品。说它是,因为它就像4S一样,是4的延续和升级;说它不是,因为它显然没有继承苹果产品换代的一向作风,没有能承载世人的厚望。在果粉和追随者们的心中,苹果产品的换代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乔氏创新”,而不是修修补补的改良或者一点一滴的指标增长。记得每一次乔布斯登台发布新产品,总能给如饥似渴的果粉以出其不意的惊喜。而这一幕,去年的4S没能带来,然后人们寄希望于5。而今天,5同样没有带来,于是库克让更多的人失望了。

  输掉与唯冠的iPad商标官司,和赢得三星10.5亿美元专利赔偿,虽然胜负殊途,但其含义却同归:两个事件都是苹果走向衰败的代表性征兆。乔布斯的苹果,就像曾经的摩托罗拉(高尔文和小高尔文的摩托罗拉)一样,注定是被世人所模仿、被抄袭、被追赶的,因为其创新始终能够保持遥遥领先的地位,所以根本无需在乎这些鸡毛蒜皮。当强者有一天开始斤斤计较的时候,无疑是它没落的象征。

  因此当有朋友问我,“iPhone5会不会成为苹果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我回答说“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在我看来,苹果的没落是必然的,但却不在iPhone5的发布这里开始。iPhone5,既称不上转折点,更不是滑铁卢;因为“皇帝”已然不在了,哪里会有什么滑铁卢?回想一下,其实乔布斯的去世才是苹果真正的转折点,而那已经是去年这个时候的事儿了。

  在“TEDx成都”的演讲上,我曾经这样阐述乔布斯带给我们的影响:

  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到iTV,以及未来的iBoard······如果乔布斯没有离开,也许有可能出现惊人的iBuild,甚至占领性的iEarth。通常企业要占领更大领域的市场,采用的都是差异化、多元化的战略;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象苹果一样用同一款产品统治各个产品领域(iX、Y、Z的区别仅仅在于面积和体积的大小)。除了乔布斯,这样的策略放到任何企业和任何企业家身上都是死路一条(很遗憾,包括库克)。苹果太像是一门宗教,而教主就是乔布斯;不只是想法一致才是禁锢,行为模式、兴趣爱好的同质化也是禁锢。记得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索尼、西门子···那个时代的手机吗?外形功能都各不相同,优劣互现。而iPhone统治这个行业之后呢?无论苹果三星摩托还是别的谁,全都一个样。苹果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不是市场占有率,或者盈利、或者市值,而是同化。

  “幸亏”乔布斯不能永生,否则将来无论老幼不分肤色都会被苹果的小“i”所同化,忘了真正的自我是一个大写的“I”。

  一方面,我们需要不一样的手机世界,我们需要五彩缤纷的智能终端,我们需要后起者有秀出的机会。那么现在,机会来了吗?不一定,库克是乔布斯精心挑选的接班人,虽然不再有乔帮主的魅力和号召力,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苟延残喘也还有几年。

  另一方面,从我一个人看空苹果,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调侃、恶搞苹果,也许更远的将来会人人唱衰苹果。那么,苹果真的没救了吗?

  赫鲁晓夫靠拆除导弹挽救了古巴危机,戈尔巴乔夫靠解体苏联结束了冷战。所以不是只有创造才能拯救自我,解构也可以!记得吗?AT&T被解构以后,一个庞大的帝国演化成了8个小兄弟。其中的一些没落了,而另一些则重新成长为行业巨人。虽然AT&T是一个典型的反垄断案例,但我们也能从侧面看到解构的好处。所以无论是为了给行业创造更多的机会,还是为了拯救苹果自己,库克都应该考虑解构苹果。

  苹果如果主动解构,那么首先乔布斯手下的精兵强将有可能塑造起一些充满活力的新公司,成为象小贝尔一样的、苹果下的蛋。其次,没有了苹果对智能终端行业的垄断,新的竞争者有可能创生、发展,也许可以催生出1个西瓜、3个西红柿、5颗樱桃、7条香蕉······没准儿还能招来两只名叫哥德巴赫的孪生小海豚。

  何乐而不为呢?库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