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主玩弄日本 中日贸易何处去?


  在钓鱼岛事件引发中日关系高度紧张之际,所谓的钓鱼岛“岛主”栗原弘行却在“卖岛”赚取巨大经济利益后置身事外。日本近日发行的《文春周刊》曝光了栗原弘行家族的发家史以及栗原弘行本人的诸多恶行,感慨这名投机家竟以“守卫领土卫士”的嘴脸玩弄了全日本。

  《文春周刊》首先援引栗原弘行41岁女儿栗原青皇的话称:“我父亲以一副"守卫领土卫士"的面孔在电视上频频露面,他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只喜欢女人和金钱的人、一个从来不说实话的人、一个不曾认真工作过的人,是一个给家族持续带来痛苦的人!”她说:“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母亲就被父亲逼得自杀过,最后幸运保住了性命。从那以后,母亲一直患病。我父亲不但不管母亲的病情,还把他的债务分给母亲,在不支付任何赔偿款的情况下和母亲离婚了。”

  栗原青皇称,栗原弘行“是一个为了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人”。她说:“这次,他把东京都政府和中央政府当做天平,一会儿私下和这个交涉,一会儿私下和那个交涉,其实就是想卖个高价!”

  栗原弘行65岁的前妻圭子向《文春周刊》披露了栗原家族的发家史:栗原家族是1972年才“买”下钓鱼岛的。当时,栗原弘行的大哥栗原国起给日本“政界通”菅原通济的秘书当司机,从他那里得知钓鱼岛周围有石油等海洋资源。于是,栗原国起兄弟就找到那时所谓的“岛主”古贺善次,仗着他没有子女硬买了下来。

  圭子还爆料说,“栗原家族的人都非常狠毒。他们对保姆不满意的时候,就把保姆的上衣全部扒光,用乳罩捆绑双手,再把保姆从楼梯上推下去。平时,他们都给保姆吃剩饭。在冬天,把放在院外的狗食重新做成炒饭后让保姆吃……”

  除了凶残外,栗原家族的人还非常奢侈并且道德沦丧。栗原青皇自称:“我们这一家特别喜欢讲究气派,喜欢大手大脚地花钱。我祖母过生日时,专门请来华人歌手,花了300万日元。我伯父栗原国起结婚时,带着妻子去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对妻子说:"这是我的岛!"不过,他和妻子结婚三个月后,在她还怀着身孕时分手了。”

  《文春周刊》最后评论说,“政府花费20多亿日元老百姓用血汗挣下来的税金,从这样一个投机家手中买下完全不值这个价的岛屿,我们将被玩弄到什么时候呢?”

  日本政府“购岛”闹剧波及日本在华大型企业。

  9月17日,包括佳能、松下和狮王等在内的企业相继传来工厂生产暂停的消息。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松下位于广东珠海的工厂15日发生抗议活动,因此决定暂时停业至18日。已有部分在华日企开始暂时撤离日籍员工及家属。青岛日本人会的干部对此表示担忧称:“这样下去可能导致日企撤离中国。”

  报道称,苏州的日本人学校和上海的日本人学校高中部正在研究采取停课等措施。上海某日企对日籍员工及家属发出通知要求周末切勿外出。上海周边的日企也准备让日籍员工及家属暂时回国。北京部分日企则劝告日籍员工让家属回国。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日本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翟新,均对由日本政府“购岛”闹剧引发的局面,导致部分在华日企未来的投资意愿降低表示担心。

  “广阔的市场目前仍是中国对日本企业最有吸引力的优势,但是民间一些过激行为,将使日企担心其在中国工厂的安全,”张季风分析说,“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同时也在逐渐减弱,这些因素都会进而增加日企将投资重心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可能性。”

  而事实上,在中日关系在近期出现波动前,包括狮王在内的上述日企一直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日本经济新闻》于2011年5月的一则报道称,狮王对青岛的现地法人注资3350万美元,计划在2015年内将牙刷、牙膏的生产能力扩大到目前的3倍以上。而为了配合洗衣液的市场拓展,或还将考虑在上海或广州的周边地区确保新的产能条件。

  这则报道同样显示,除了深耕中国市场外,狮王还同时加快了推进越南、菲律宾的市场开拓的前期准备。

  “日企在亚洲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跨国生产体系,所以日企转移投资重心的选择相对比较简单。”张季风称。

  不过,中国制造业冠军联盟总干事、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日系企业对中国市场高度依赖,不会轻易转移投资。中国具有销售市场和生产基地的双重效应。日本现在汇率很高,如果他们把生产转回国内,因为汇率和生产成本高企肯定会大亏,如果将生产从中国转到东南亚等地区,则很不现实。

  罗百辉认为,单只从中国的钢铁制造以及模具制造能力和产量来看,东南亚地区就不具备与中国匹配的能力。很多外资在喊着中国成本上升,但是,这些中国的制造基础优势,在东南亚是找不到的。

  此外,横贯欧亚大陆的渝新欧铁路已经运行一年多。而这一条铁路大大缩短了中欧两个超级市场间的距离,全程16天的设计时间,比海上运输约40天的航程大大缩短。罗百辉称,通过这条铁路,中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品牌厂商们都可以有效的辐射,日企不会放弃这么好的中国市场。

  “战略调整不是狮王在青岛的公司能决定的,”上述狮王青岛公司人士称,“我们现在处于休息阶段,内部协调不是很便利,目前大家的心思没在长远打算,都在观望这两天的情况。”

  佳能中国则明确否认目前紧张的中日关系会对佳能在中国的投资造成影响。

  “中国在亚太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公司还在积极拓展中国市场,”佳能中国企业品牌部李竹对本报称,“现在我们还不会考虑将亚太地区的重心转移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本月初,佳能会长御手洗冨士在北京佳能博览会上还表示,将集中精力拓展在华业务,争取今后5年间使在华销售额年均递增25%,计划到2017年在华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为2011年的4倍。

  “中国的市场规模非常巨大,今后佳能将集中投资经营资源,全面强化销售能力。”御手洗冨士在上述博览会上表示。

  来自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表的《2011年中日贸易统计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据日方统计,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14.3%,达到3449亿美元,其中自我进口1834亿美元,增长20%,对华出口1614亿美元,增长8.3%,三者皆创历史最高水平。

  报告同时指出,虽然2011年对华贸易额占日本外贸总额的比重为20.6%,比上年微降0.1个百分点,但中国仍继续保持着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由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告(2011)》则显示,自2002年以来,在中日贸易中,中方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其中,2002至2010年的九年间逆差累计达2362.36亿美元。并且逆差还呈迅速扩大之势,特别是2010年逆差额高达556亿美元。

  “这显示在中日双边贸易中,中国对日本产品的需求相对较大”,翟新分析称,“同时,日本也需要来自中国的稀土等资源品的出口。因此,两国任何一方采取经济制裁手段,都是‘人损一千,自损八百’的双输结局。”

  但随着钓鱼岛事件升级,已经有日本品牌在华销售出现下滑态势。一家大型电商企业近期内部数据显示,北、上、广三地日系彩电8月各品牌销售额与上月相比均出现了大幅下跌,其中,东芝降低40.31%;三洋下降44.32%;松下降低23.41%;夏普下降21.06%。

  日本政府9月11日宣布购岛后情况更加恶化。市场调查公司中怡康7月第三周与9月第二周的比对数据显示,由于销售下滑,夏普彩电的份额由8.8%下跌到4.7%,索尼的份额由5.9%下跌至4.4%,松下的份额已跌至0.4%,而东芝、三洋的占有率都跌至1%以下。

  在购岛事件发生前,日系家电厂商就已经处境艰难。截至2012年3月底,索尼、夏普、松下均创下巨额亏损纪录。夏普第一财季运营亏损941亿日元,已经考虑大规模裁员;索尼2012财年第一季度净亏损246亿日元,并拟将本财年电视销量预期从1750万台调低到1550万台。

  索尼、松下和夏普在日本市场的需求继续下降,使得其全球平板电视业务2012财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超过30%。

  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对日系许多家电电子品牌厂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目前中国市场占到夏普海外收入近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