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厅官初试政坛如何“走得更远”?


“70后”厅官初试政坛如何“走得更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位“70后”担任了地市级党政主要领导职务。有关人士认为,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未来的干部无论知识素质还是专业素质都会越来越高,尽管“70后”厅局级干部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预计未来10年内他们将会成为主力军,乃至领跑者。(2012年9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干部“四化”方针的指引下,一批又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成了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根本保证。作为即将召开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地方政坛的主力军,“70后”厅官,能不能把“接力棒”接好,需要各级各地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更需要这些初试锋芒的年轻厅官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走得更远”。

  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群众,也只有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年轻厅官的成长进步,固然与自身努力有关系,与上级党组织的培养分不开,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群众的支持理解信任。“70后”厅官,作为主政一方的年轻干部,必须始终做到心系群众、情牵百姓,增强群众观念,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少呆在办公室里搞指挥,多深入群众,多与群众接触,多关心群众疾苦,多利用现代媒体倾听群众呼声。想问题办事情,多从群众的角度和立场出发,杜绝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形式主义,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所带领的干部队伍的共同奋斗,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百姓,真正让群众的脸上漾满笑容。

  进一步增强基层经验。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干部的力量之源也在基层。总的来说,“70后”厅官的人生还是没有经过太多的磨难,很少经历过大起大落,没走过多少弯路,另外,他们在基层的锻炼相对较少,一些人走出校门就进了机关门,经历过农村最为艰苦的磨练者少,对社会底层的了解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这些问题将会是他们未来发展的短板所在。因此,作为中国未来地方政权的领导核心,“70后”厅官,尤其需要补齐基层经验不足这一短板,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并坚持“一线工作法”,将党的政策落实在基层,将党的先进性践行在基层,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在基层提高本领,增长才干,服务百姓,造福一方。

  进一步增强角色意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老百姓对官员的朴素期盼,同时也是各级党政官员必须具有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担当。年轻的“70后”厅官,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后,更加需要增强角色意识,始终将老百姓的利益举过头顶,无论是行政决策,还是措施落实,都要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多干重基层、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善事,少干劳民伤财、好大喜功的政绩工程、面子事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躬身履职、俯身为民。切忌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决策办事不能多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甚至自以为是或搞强权政治。

  进一步锤炼廉洁品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也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对于刚刚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的“70后”厅官,尤其需要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驶权力,谨慎使用权力,坚决做到令行禁止,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年轻干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是好事,但是一定要把握尺度、掌握方向,不能为了个人名利而盲目创新、行为过激,更不能借改革发展、创新创优为借口,搞沽名钓誉的一套或中饱私囊、损公肥私。在带头执行《廉政准则》的同时,要教育好、管理好家属亲人以及身边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权影响借机腐败。要警惕权力异化、私欲膨胀、生活腐化、敛财贪财。

  可以想见,随着时间的推移,“70后”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厅局级的主力,其中意志坚定的优秀者还有可能进一步走上更高的岗位,并进而影响到中国未来政局的走向。唯其如此,他们的素质能力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他们,更需要严格要求,加强锻炼和教育,增强群众观念、基层经验、角色意识,锤炼廉洁品质,使之能经得起权力和地位的考验,从而使他们的施政能力在实践中淬火提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向前。

  (倪洋军)

相关新闻:

  70后厅官初试政坛锋芒 步入政坛较早团干经历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