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股市沉浮,品股市风云


( 一) 引     子

        资本市场,是一个波谲云诡的市场,个中充满着聪明与奸诈,愚笨与智慧,投机与取巧。是道与术、善与恶、罪与罚的集合体。要说清楚其中之万一,都很难。

        笔者在市场中沉浮,时日不算多,但也有9年的光景了。没有经历过第一批做手们的轮回心酸,机巧与运气,但也算经历过风雨,大浪,和潮起潮落的大轮回了。失败过的和成功过的滋味,恐惧过的和贪婪过的惶恐,五味杂陈,不可言传,只可自斟自作。

        9年的光景,周期轮回的经验,也可以说点感悟的了。对于自己,对于涉世不深的后进,或可给点品读的借鉴。没有数据的科学,没有逻辑的哲理,只有直觉的感悟和经验的阐述。其中的散乱和遐思,权当故事风云看。

  (二)制      度

        中国股市制度,从最早期配置T+0双向回转,到取消做空的单向T+1隔夜交易,到双向回转的股指期货,到间接双向回转的融资融券。这是交易制度的变迁。中国股市在市场化方面的探索经历了20年,才具有了一个正确的制度蓝本。没有做空机制,就没有市场的自我纠错和纠偏功能,市场的交易是不完整的。股市是一个市场,市场具有买卖双向交易者,买者的公平和卖者的公平都需要制度保护。做空机制出现,就是对卖者权力的维护。这是一个不浅的学问。做空者,行为逻辑上可能容易招致大众厌恶,因为他选取了一个市场走偏大多数人容易犯错的时候出狠招,在信息解剖上,常常采用刮骨疗伤之法,切肤之痛是深刻的。在市场所有的错误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和企业的错误。其中最大的错误当然是政府经济治理上的错误。如果政府治理经济出现错误,就会遭遇做空者集体大量的压制。如果是企业自身的错误,就会招致大量做空者教训和惩罚。

       所以说,做空机制是对于政府和企业错误行为的监督和处罚的有效约束。为何不可设置?又为何要设置得这么晚?这可能涉及到国家经济结构治理水平还不佳而导致的。或者说,中国过去20年的股市融资,是为国企准备的。国企不能够被市场认识到其中之错。国企之错,其实深层次就是政府之错。

      上述只是一个逻辑,并不一定对。那么2010年开启的做空机制,是否意味着,中国未来的融资是为民营企业而准备的呢?这个逻辑,也不一定对。但是,事实上,中国未来的民营企业上市愿景将潮涌。因为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看私营企业的创意、创新。不为私营企业放开融资大门,是说不过去的。

       中国制度未来的方向在微观层面。如果以市场的本质限定出发,下一步是政府(代表政府意志的管理层)退出股市的微观管理为改革的主方向。其中涉及到的是企业并购重组,企业发审上市等等重大制度的放开。让企业上市排队发审,其实就是一种价格管制行为。价格管制,依托的是权力,制造的是黑幕,其中之害,诟病久矣。取消价格管制,本质上就是取消特权利益。面对当今郭树清主席所推崇的市场化改革举措,我们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悲哀呢?

(三)市      场

      市场,简略说是交易,或者说是贸易。市场化,就是为买和卖之间建构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自由交流交易平台。股市是天然的市场,需要天然的制度公平、信息公开、权力运作公正。这就是市场化的要求。

      中国过去20年的交易制度层面上的瑕疵,制造了一个政策市,制造了一个管制市场,特权市场。所以内幕、黑幕和市场操纵等等有失公允的行为大量出现。例子不胜牧举。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我们的市场蓝图已经建构好了吗?我们还欠缺什么?

       笔者以为,我们需要一个信息公开,交易公平的市场。企业是一个产品。投资人在公开而真实的信息面前作出自己的判断,作出自己的选择,就是公平的。这涉及到的道德和法律约束方面的事情太多,笔者的专业水品不够,说不清楚其中的逻辑。如果投资人充分接受信息和解读信息的差异而形成的交易结果,是自愿的,这样的市场,才是好的市场。

       我们未来的市场蓝图,制度层面上,对于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者来说,做空机制确保了制度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但是,一级市场还不完整,还是一个管制模式,不是市场需要的根本。让产品直接与市场各类投资人对话,借鉴美国的上市制度,是信息最大化公开的基础。取消发审制度,是取消管制经济的必要条件。否则,企业(产品)依然会在管制特权下,付出排队的时间成本。在这个时间成本下,导致企业趋利行为而支付优先排队费用。支付优先排队费用后的企业,可以借助管理层的所谓权威性,至少是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权威、公正性,而过滤一些必要信息。这样的公平何在?企业的包装行为,发审行为实际上是保护了企业和大机构的利益,而损害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合并一二级市场,可能是需要纳入议事日程而做的最大的市场化改革举措了。监管层只要保护好信息公开这个制度,加大制度违约的惩罚力度,尤其是引入对信息造假者的刑事惩罚约束,劣质企业要化身为优质企业而上市的几率大为降低。当然,这需要时间。可是,不开启这个大门,我们看不到真正市场化的时间点何时到来。

       取消管制,不给管制特权任何牟利的空间,挑战当今管理高层的智慧。如果管理高层不相信市场可以自我保护自己不受企业的欺骗,这个市场要走上健康没有时日。管制经济下的特权利益团体,都会借助普通投资者们信息缺乏的幌子而阻止放开管制的改革。他们没有想到,信息接收不够的投资人可以不选择首次购买新股。现有新股炒作模式,其实都是管制经济下的特殊产物。这为利益操纵者们提供投机套利空间。

        不废除发审制度,看来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要熬到头,需要更多的耐心。

(四)投        资

        投资的本意,是寻求租金回报。如同购置商业门面,投资人的基本出发点是扣除生活必要支付之外相对过剩的自有闲钱,用于赚取高于银行利息的租金。此租金的时间沉淀取决于门面的回报率。

        股市投资呢?当然也是寻求股息回报率。或者说就是分红率。长期分红率不仅表现企业经营业绩的优劣,产品竞争强弱,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优质资金的沉淀奠定信任的基石。这就是巴菲特价值投资为大家示范的行为逻辑。

        可是,价值投资要践行,现阶段,需要配置的股市生态建设环节还不够。此处不细表。至少我们需要培育一个价值投资的理念才行。企业经营回报具有社会责任感也是必要条件。中国今天是管理层约束着企业强制分红。这本身反应出的是中国企业生态的不健康。

       要改变企业生态,谈何容易!

(五)投         机

       投机,投放的是时机。主要利益驱动,不是看企业长期分红率。而是交易的价差。也就是真正的炒股。一个炒字,很能够体会投机内涵。

       目前在做空机制下,投机博弈会成为常态。市场的波动为价差获取提供温床。所以,投机将是永恒的驱动力。股市没有投机,会如何?那一定会失去存在的价值。这个逻辑不容易看懂,但是那是必然的。

       人在时间面前,总是善变的。善变是因为短视而造成。大多数人,都不习惯在太长的时间上去选择目标。因为路始终都要一步一步走。活在当下的哲学艺术是投机存在的根本。

       所以,我们要赞美投机。只是,投机这个选择,却并不适合大多数人。短期因素是多变的因素,是最不确定性的因素。涉及到的技术、心理乃至信息结构的环节都很多。所以股市投机这个选项,不适合大数人去做。至少,需要一个很长的努力时间,层层递进才可以做好投机这们功课。无论是走技术路线,还是走基本面路线。

        所谓的高抛低吸策略,在人心面前,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策略。看似很美好,其实充满陷阱。市场中,很多人从短线变成中线,再从中线变成长线,这种被动的结果,反应出的是,投机难做,投资才是永恒这个股市命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