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干旱指标分析及干旱等级划分
通渭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即东经104°48′-105°39′,北纬35°55′-35°30′之间。东西长78km,南北宽64km,全县总流域面积2908.5km2,东南、南分别与秦安县、甘谷县接壤,西南两部分与武山、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定西、会宁和静宁县毗连。干旱是我县主要灾害性天气,不仅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而且给一些地方人畜饮水造成困难。据1971-2003年资料统计;全县每年平均旱灾面积47.60万亩,约占播种面积的30%,所调查和通渭气象站1957-2003年46年资料记载,因干旱造成减产年份达38年,占总年数的82.6%,其中受灾面积在55万亩以上的年份有7年,占总年数的30.4%,以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干旱在我县发生的机率较高,危害很大,故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因此,分析我县干旱指标及干旱等级划分,对提高我县抗旱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干旱指标
1.1 农业干旱指标
农业干旱指标是表示特定地区特定对象的缺水程度的定量指标。指标方法以符合土壤水量平衡原理,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主要作物水分供需关系,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具有可比性,符合本县特点和基本资料条件为原则。我们选用农业干指标的土壤相对湿度、作为受旱百分比、成灾面积百分比、水浇地失灌率为研究对象。
1.2 饮水困难指标
原水电部《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工作暂行规定》中规定,取水单程距离超过1-2km(省规定2km)、高度超过100m(省规定为150m)为人畜饮水困难;用水量标准:人,10kg/(人·天),大牲畜,20-50kg(头·天),猪、羊,5-20kg(只·天);实际日用水量与标准日用水量比值0.7<K<1.0为一般人畜缺水,K<0.7为严重人畜缺水,含氟量>1.1mg/l为氟病水。根据通渭县人畜饮水现状,我们选用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为指标进行分析。
1.3 城市干旱指标
城市用水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各种行业用水指标差别很大,情况十分复杂,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还比较困难。城市生活用水定额为150升/(人·天),比1980提高了28%。全县主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5%。
2、干旱指标分析
省略
3、干燥程度
干燥程度是用大气单个要素或要素组合反映空气干燥程度和干旱状况。如温度与湿度的组合,高温、低湿与强风的组合等,可用湿润系数反映。
我县干燥程度与干旱等级的划分
干旱等级
|
轻度干旱
|
中度干旱
|
严重干旱
|
特大干旱
|
湿润系数K1
|
1.00-0.81
|
0.80-0.61
|
0.60-0.41
|
≤0.40
|
湿润系数K2
|
1.00-0.61
|
0.60-0.41
|
0.40-0.21
|
≤0.20
|
根据湿润系数计算公式:
公式1:K1= r /0.10ΣT
式中:ΣT—为计算时段0℃以上活动积温(℃·日)。
R—为同期降水量(mm)。
计算得湿润系数K1为0.72,该区为中度干旱。
公式2:K2=2r /E
式中: E—为小型蒸发皿的水面蒸发量(毫米);
R—为同期降水量(毫米)。
计算得湿润K2为0.49,该区为中度干旱。
省略
3. 干旱指标分析
3.1 人畜饮水困难指标分析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标准:指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于1公里或垂直高差超过100米,正常年份连续缺水70-100天;人均日生活供水量正常年份为20-35升,干旱年份为12-20升;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根据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指标公式:
Y=RK/RZ×100%
式中:RK—因旱造成农村临时饮水困难人(畜)数,(万人、万头);
RZ—农村受旱地区人(畜)总数,(万人、万头)。
计算得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率为10.6%,我县为轻度干旱。
人畜饮水困难与干旱等级
干旱等级
|
轻度干旱
|
中度干旱
|
严重干旱
|
特大干旱
|
人畜饮水困难百分率(%)
|
10-20
|
21-40
|
41-60
|
>60
|
3.2 城市干旱指标分析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选用城市可用缺水率分析,根据可用缺水率
公式:
P=[(CX-Cg)/CX] ×100%
式中:CX—城市正常日供水量(万m3);
Cg—干旱时期城市实际日供水量(万m3)。
计算得我县可用缺水率为8.2%,我县县城为轻度干旱。
城市干旱缺水与干旱等级
干旱程度
|
轻度干旱
|
中度干旱
|
严重干旱
|
缺水率P(%)
|
1-10
|
11-20
|
>20
|
4. 干旱等级划分
根据通渭气象局1957—2003年46年实测降雨资料,采用降雨距平百分率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参照区域降水距平面分率(%)与相应的干旱等级,对全县进行干旱等级划分。
下面省略